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后microRNAs表达差异及TNF-α在抗鼠衣原体生殖道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unqiang6455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分析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感染对宿主miRNAs表达的影响,预测miRNAs及其靶基因在鹦鹉热衣原体感染中的作用。探讨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抗鼠衣原体感染免疫以及介导衣原体生殖道病理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本文第一章简述了微小RNA和TNF-α的概念及其在衣原体感染中的研究现状。本文第二章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3的Cps感染HBE细胞,经TRIzol裂解后提取总RNA。采用small RNA测序技术检测Cps感染后HBE细胞内miRNAs的表达;使用TarBase、miRWalk、miRanda和Pictar数据库对部分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利用在线工具DAVID对靶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GO)分析和the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pathway富集分析;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Cytoscape构建靶基因的调控网络;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对13个miRNAs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Cps感染可引起HBE细胞140个miRNAs表达上调,11个miRNAs表达下调,这些miRNAs可能通过调节相应靶基因在鹦鹉热衣原体感染中发挥作用。本文第三章以5~6周龄雌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及TNF-αR基因敲除小鼠为研究对象,野生型和TNF-αR基因敲除两组各15只小鼠,经生殖道感染1×10~4包涵体形成单位的鼠衣原体,初次感染后第56天,每组8只小鼠再次感染同等剂量的鼠衣原体。每隔3~4 d取小鼠生殖道分泌物用于衣原体包涵体数目的检测。于初次感染后第80天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并分离生殖道和脾脏。观察输卵管和子宫角病理损伤程度,并采用盲法对管腔扩张以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进行半定量分析;测定小鼠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6、IL-8、IL-1α、IL-1β和TNF-α等前炎症因子水平;制备脾细胞悬液,体外经衣原体EB刺激后检测其产生的IL-4、IL-5、IL-17和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实验结果表明TNF-α对小鼠生殖道清除鼠衣原体感染无影响,但可促进鼠衣原体引起的生殖道炎症病理损伤。
其他文献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_(0.6)Sr_(0.4))_xCo_(0.2)Fe_(0.8)O_(3-δ)(x=0.95,0.97,1.00,1.03,1.05)系列阴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交流阻抗
骨髓转移癌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患者常因贫血或血小板减少、低热而就诊于血液科,易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和其他血液病.我院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骨髓转移癌28例,现就其临床特
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放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去谋划,这说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因此,社会各界为响应
先天免疫系统是哺乳动物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其与动物生存环境之间存在重要交互作用。生态免疫学解决生态和进化环境下野生动物免疫反应的复杂性,主要目标是了解个体免疫
近几十年来,遥感成像技术不断成熟,时空谱分辨率不断提高,遥感数据的开放共享也已是大势所趋。海量、异质、空时遥感大数据的开放共享、云计算平台算力的显著提升和以机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