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长期制约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诱因,行政化问题一直是高校治理的关键。随着高校行政化蔓延加剧,影响和危害也日益明显。高等教育的社会属性决定其有别于行政组织。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共存,行政组织与学术组织系统并行的模式才能真正适应高校发展的需求。以行政化方式运行学术化高校,不仅有悖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更妨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本文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泛行政化的现状,以泛行政化的成因、表现与危害进行分析。去行政化的益处在于摆脱政府主体控制下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压制,还大学科研独立,大学精神自由。机构、等级设置行政化,党政权责不明晰和大学自主权萎缩是高校外部管理泛行政化的四个主要表现。受制于科层体制的发展;新公共管理模式的推动;传统等级文化的影响;政府强势评估下高等教育在泛行政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对高校泛行政化的改革,以破除传统体制束缚为目的,高校泛行政化现象的危害集中体现在对办学理念的侵蚀;对大学自主权力的约束;造成大学异质化下的学术腐败。对高校管理体制的反思包括校长遴选制度的完善;内部人事制度建设;学术自由的保障;构建学术生态环境,以内部治理结构的变革来完善权力制衡机制。本文在借鉴分析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教育改革政策的基础上,以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经验研究为辅助,对我国高等教育去行政化推进进行梳理、归纳。反思现代高等教育体制和管理手段,并从范式、法律、管理与评价的多元化视角探寻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理论出路,提出了四点对策:“专家治校”与“教授治学”相结合;“三元”组织权力运行模式构建探索;独立教育价值标准培养;民营化高校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