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龟八法是在中国传统的“天人相应”观点的影响下产生的,是古代时间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用九宫八卦原理,依据阴阳演变之道,结合人体奇经八脉的交会穴,按天干地支、“河图”“洛书”数字进行推算。近年来,时间针灸学的研究十分活跃。但灵龟八法的研究仍停留在临床研究方面,并且实验研究缺少系统性,仅限于对八穴中某些穴位的开闭性研究。尤其是对灵龟八法的“主客”配取穴顺序的研究尚属空白。另外对穴位接受刺激的顺序研究也较少。临床上往往忽略了对不同穴位施术的先后顺序。因此本实验旨在研究灵龟八法的开闭、主客取穴顺序对晚孕大鼠子宫针灸效应的影响,尤其是探讨“开”“闭”、“主客”“客主”取穴顺序之间及加合谷、三阴交时与针灸效应的关系,为临床应用灵龟八法和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依据,而且初步了解孕期选穴用穴的规律,为临床上尤其孕期安全用穴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健康成年Wister大鼠为研究对象,以电针为刺激手段,设正常对照组、妊娠对照组、开(主)穴组、客穴组、闭穴组,共五组;先找照海开穴时辰以后,按“开主穴为照海、客穴为列缺、应穴为合谷三阴交”,由此开、客、应三种穴的取穴顺序与开穴时辰来分开穴组(开时辰,开、客、应顺序)、客穴组(开时辰,客、开、应顺序)、闭穴组(闭时辰,开、客、应顺序);先针刺主客穴各5分钟、加针刺合谷20分钟、加针刺三阴交5分钟后起针,测定了子宫收缩强度、频率及收缩活动,血清E2、P、TXB2、6-K-PGF1a含量及E2/P值、T/P值,结果表明:1.起针后20min内,三种针刺取穴方法对子宫收缩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三种针刺取穴方法均可不同程度地减缓子宫收缩,使其低于针前水平。尤其开穴组在针后20分钟内,使子宫收缩强度、频率及收缩活动呈下降趋势,且使子宫收缩活动明显低于针前水平(P<0.05)。闭穴组的子宫收缩活动也明显低于妊娠水平(P<0.05)。2.妊娠晚期血清中E2、P、6-K-PGF1a含量较未孕时明显增高,从而导致E2/P比值增高、T/P比值降低。三种针刺取穴方法之间对血清中E2、P、TXB2、6-K-PGF1a含量及E2/P、T/P比值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与妊娠晚期水平也无显著差异。开穴组的血清P含量明显高于未孕水平(P<0.05);客穴组的血清E2、P含量明显高于未孕水平(P<0.05);闭穴组的血清E2、P、6-K-PGF1a含量明显高于未孕水平,闭穴组的T/P比值明显低于未孕水平(P<0.05);三种针刺组、妊娠对照组与未孕比较,血清TXB2含量及E2/P比值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