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祖国全面踏入小康社会,人们对幸福的追求由物质层面向精神需求倾斜,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亦是如此,传统村落中公共空间的建设成为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方面之一。相较于城市,多数村落的人居环境与公共空间建设仍落后许多。村落的建设基本还是沿用城市的发展规划与建设形式,没有立足于村落生产、生活状态、自身文化特色以及顺应历史发展脉络,从而失去了传统村落的风貌,使村落本土文化无迹可寻。然而村落建筑、庭院中所蕴含的形式感,来源于民间对美的认知,是地域文化的底蕴,这往往是设计创新最佳的立足点。本文以济南市孝里镇岚峪村为对象,将研究建立在对传统民居的多次实地考察、民居样本测绘以及当地工匠、屋主的采访基础上,以村落整体布局和传统民居构造为调研目标,从村落区位、文化、建筑结构等多方面对岚峪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当地的传统民居特色。根据岚峪村目前公共空间资源匮乏的情况,与村落的传统民居和本土文化相结合,以期在村落文化传承的目标下对村落中废弃的民居进行公共空间改造,增强村落文化认同感,为村落文化旅游发展设计传统与时代感兼备的空间载体。1、研究岚峪村的地理条件、人文资源和村落文化,从而探究岚峪村村落布局、院落空间格局和民居构成要素。2、分析岚峪村内的公共空间需求,将受众群分为村民和游客两大类别,总结村落公共空间现状和地域特征体现,并对村落公共空间改造的优秀案例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出村落公共空间改造的参考建议和设计方向。3、对岚峪村的公共空间改造进行思考规划,总结村落公共空间的营建原则,确立文化传承下的公共空间设计思路,在对整体村貌、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下,选取村落代表性地块进行公共空间改造,使传统文化以此为展台得以传承与发展。4、对本文进行整体性总结,并提出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