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骨质疏松的患病情况,并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50例,男74例,女76例,年龄在60-95岁之间。以上入选患者均由我科2名主治及以上医师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以及相关辅助检查,参照Framingham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分别按NYHA心功能分级法、年龄进行分组,应用SPSS17.0对各组基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NT-ProBNP、骨钙素水平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在15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骨量异常患者96例,其中骨质疏松患者57例,骨量下降患者39例,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8.00%;心功能II级组、心功能III级组、心功能IV级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依次为31.58%(18例)、36.73%(18例)、47.73%(21例)。2.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腰椎及左股骨颈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骨密度逐渐降低。3.随着CHF的加重,NT-ProBNP、尿酸、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渐增高,骨钙素、甘油三酯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NT-ProBNP水平与第一腰椎、第四腰椎及左股骨颈骨密度成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8、-0.197、-0.213,P<0.05),骨钙素水平与第四腰椎、左股骨颈骨密度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264、0.236,P<0.05),尿酸水平与第二腰椎、第三腰椎及左股骨颈骨密度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2、0.211、0.185,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胱抑素C为老年CHF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而骨钙素为其保护因素。结论:1.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功能恶化,骨密度逐渐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2.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女性、胱抑素C可能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骨钙素可能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