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性传播己经成为全球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其中研制兼具避孕和预防AIDS/STDs的双功能外用避孕药特别适合我国国情。脱氧胆酰酪氨酸(deoxycholytyosine, DCT)是在保留胆酸及其衍生物可能的药效基团的基础上,对侧链部位用氨基酸进行了结构修饰,合成了新的胆酸衍生物。本研究通过避孕药效学、杀精机制研究、阴道粘膜刺激性研究,对于DCT的成药性初步进行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也初步探讨了DCT作为外用避孕药的杀精机制。避孕药效学研究包括体外杀精试验、体内杀精试验与抗生育避孕试验。体外杀精试验将DCT与人类体外精子充分混合作用,观察精子活率随着DCT浓度及时间的变化,即剂量时间效应试验,并同时得出精子的运动参数的变化情况。然后去除DCT作用观察精子活力恢复情况。结果显示DCT的杀精效果具有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对精子运动活力参数和精子运动方式参数均有抑制作用,在去除药物作用后精子活率没有明显改变(P>0.05)。体内杀精试验和家兔避孕试验选用发情期雌兔60只,随机分成6组,阴道内给药,10min后与生育能力正常的雄兔1:1进行交配。在交配后5 min、10 min、15 min和20 min从阴道取出精液显微镜下观察精子活动情况。结果显示DCT gel在单次阴道给予12.50 mg和25.00 mg DCT剂量时,交配后5min内均未见活动精子。体内杀精试验约60 min后,上述各组家兔阴道给予同样的受试物,1O-15min后再与雄兔进行1:1交配,记录产仔兔情况,并计算出避孕率。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家兔达到100%的抗生育避孕效果。杀精机制研究包括质膜完整性试验、凋亡试验、顶体试验、线粒体试验以及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精子结构等。利用荧光染料SYBR-14/PI与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观察DCT对精子质膜的影响。结果显示DCT可以明显破坏精子质膜,质膜完整精子在DCT 0.25、0.5和1.0 mg/ml时质膜完整精子比率分别为(31.26±8.35)%,(13.26±5.21)%和(0.74+0.93)%,与空白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别(P<0.05),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荧光显微镜结合FITC-PSA/PI双染观察精子顶体影响,结果显示,DCT处理后精子顶体区染色暗淡切不均匀,或者根本没有荧光染色,可见DCT对于精子顶体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利用荧光染料JC-1与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观察DCT对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显示,DCT处理后精子线粒体膜电位发生改变,精子尾部绿色荧光强度明显增强。FCM结果显示精子线粒体膜电位随着DCT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正常线粒体膜电位精子比例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别(P<0.05)。凋亡精子检测显示晚期凋亡精子比率在0.25,0.5和1.0mg/ml时,分别是(11.92±1.19)%、(30.09±6.29)%和(75.55±6.30)%,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DCT≤0.5 g·l-1引起精子早期凋亡率升高,但是高浓度时却出现降低趋势。电镜结果显示DCT处理后大部分精子的顶体脱失,质膜不完整,被溶解、破坏;尾部出现穿孔甚至断裂。阴道黏膜刺激性试验选用成年雌性小型猪9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基质对照组、N-9 jelly组和DCT-gel组。在休情期每天单次阴道给药5m1不同受试物,连续7天,给药前和末次给药后24h、72h收集阴道灌流液,取沉淀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炎症细胞及CD45+细胞比例。末次给药后72h处死动物,切开阴道进行肉眼观察,然后分离出阴道组织,分别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包埋、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然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阴道黏膜CD45表达。结果显示,市售N-9 jelly能引起阴道粘膜组织的炎症反应,而导致CVL液中的细胞总数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及CD45+细胞增多,DCT gel组和基质对照组与N-9jelly明显不同,它们没有引起小型猪CVL液中性粒细胞和CD45+细胞数量上明显的增加。从组织学变化角度,小型猪阴道黏膜组织HE染色显示DCT gel对黏膜上皮层、固有层、血管及周围组织无明显损伤(5.5±2.7),与空白胶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3±1.6),远低于N-9 jelly组(20.5±3.5,P<0.05);与空白胶组相比,DCT gel组的阴道黏膜CD45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N-9 jelly组CD45表达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DCT不仅具有较强的体外杀精效能,并且对阴道刺激性较小,具有较好的研发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