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迁移率族蛋白box-1对脓毒症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影响及机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GW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脓毒症是一种常见而凶险的临床综合征,及时和有效的控制脓毒症相关的器官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救治的重要环节。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epsis 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SAKI)在脓毒症相关的器官功能障碍中发病率最高,且SAKI的发生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相关性最为密切,然而SAKI的发生机制仍不明确。AKI的发生主要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研究揭示在许多病理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参与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细胞外高迁移率族蛋白box-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HMGB1)是一种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的重要促炎因子。脓毒症时HMGB1作为一种危险相关分子模式(danger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s)大量释放入血,与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 TLR4)等受体结合,通过激活细胞内相关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细胞炎症反应。循环炎症介质上调是脓毒症肾损伤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而分子量小于肾脏滤过屏障截留分子量的循环分子几乎全部进入肾小管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因为HMGB1分子量约为25kD,且脓毒症时肾小球血管通透性增加,本研究假设脓毒症时循环中HMGB1进入肾组织中,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相互作用,介导炎症反应以及促进SAKI的发生。本研究旨在验证上述假设并对其相关的细胞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为脓毒症及SAKI的诊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第一部分:85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盲肠结扎穿刺组(CLP组)、盲肠结扎穿刺+HMGB1输注组(CLP+H组)、假手术+HMGB1输注组(shamOP+H组)、盲肠结扎穿刺+脾切除组(CLP+S组),每组动物20只。采用相应方法制备动物模型,并在不同时点处死动物。分离血清及肾组织中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并超滤离心浓缩尿液。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血清及尿液HMGB1水平,采用免疫荧光观察HMGB1在肾组织中的分布,应用外源性带标签的HMGB1输注联合Western-blotting、免疫沉淀及免疫荧光观察循环中HMGB1在肾组织和尿液中的分布,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IL-1及IL-6 mRNA表达。第二部分:正常SD大鼠肾组织应用Western-blotting及免疫组化观察TLR4表达及分布。体外培养NRK52E细胞(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系)应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blotting观察TLR4在细胞上的表达及定位。第三部分:体外培养NRK52E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HMGB1刺激组,HMGB1+LPS RS刺激组。各组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同步化后分别按照不同分组给予不同时间的相应刺激。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blotting分析MAPK及NF-kB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IL-1及IL-6mRNA表达,半定量蛋白芯片检测细胞合成IL-1及IL-6。第四部分:1)45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盲肠结扎穿刺组、盲肠结扎穿刺+脾切除组,每组20只。分离肾小管上皮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IMP2 mRNA水平,超滤浓缩CLP组尿液Western-blotting检测其中TIMP2水平。2)体外培养NRK52E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HMGB1刺激组;HMGB1+LPS RS刺激组,各组细胞使用无血清培养基同步化后分别按照不同分组给予不同时间的相应刺激。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IMP2 mRNA表达,半定量蛋白芯片检测细胞TIMP2蛋白。结果:第一部分:1)CLP组大鼠血清及尿液HMGB1水平术后较对照显著上升,且显著高于CLP+S组(P<0.05);2)CLP组肾组织内HMGB1不再与细胞核共定位,且分布广泛;3)完整His标记的外源性重组HMGB1在CLP+H组尿中含量高于shamOP+H组,该蛋白在CLP+H组广泛分布于除细胞核外的肾组织中;4)CLP组术后6h肾小管上皮细胞IL-1及IL-6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第二部分:1)生理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TLR4;2)TLR4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膜。第三部分:1)HMGB1刺激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较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 2)HMGB1组肾小管上皮细胞MAPK/NF-k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较对照显著上升(P<0.05); 3) HMGB1组肾小管上皮细胞IL-1及IL-6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IL-1及IL-6合成显著增加(P<0.05)。第四部分:1) HMGB1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处于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而处于细胞周期S/G2期的细胞比例则显著下降(P<0.05),HMGB1+LPS RS组各期细胞比例无显著改变(P>0.05);2)体外试验中HMGB1组TIMP2 mRNA转录水平显著上调(P<0.05), TIMP2蛋白合成显著增多(P<0.05)。HMGB1+LPS RS组TIMP2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合成无显著改变(P>0.05)。3)动物实验中,CLP组及CLP+S组肾小管上皮细胞TIMP2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但同时间点CLP+S组TIMP2 mRNA表达显著低于CLP组(P<0.05),CLP组尿中出现TIMP2。结论:1)脓毒症时循环及肾组织中出现大量HMGB1,循环中HMGB1可以进入肾组织。2)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HMGB1的膜受体TLR4。3) HMGB1通过与TLR4相互作用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相关信号通路MAPK/NF-kB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释放炎症介质IL-1及IL-6参与炎症反应。4) HMGB1与TLR4相互作用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周期G1期阻滞并合成释放TMP2,这些结果说明二者相互作用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通过对我国大陆地区2003-2013年收集的1719株福氏志贺菌流行分布的回顾,可以看出,这11年间福氏志贺菌的流行以2a为主,其次是2v、lb、Y variant、3a、4s、4y, lc、6、4a、5b和
在材料力学里,采取将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纵坐标正方向倒过来的方法,理顺了变形和内力关系。这样,有利于直观理解和记忆。将理顺后剪力图、弯矩图和挠曲线、转角以及危险截面应力图
从电路分析入手,剖析了在TN-S制供电系统中N线的重要作用,分析几起N线断线引发的事故,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广阔沃土.立身惟正,就是立得端,行得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就是教师的正身.国家以德教民政策,主要由教育部门执行,由广大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包被苯甲酸对肉鸡腿部健康和垫料理化性质的影响。选取2 400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影响。方法:对6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结果: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