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机器人协同钻铆系统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p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动钻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飞机的装配效率,保证装配质量以及飞机使用寿命。双机器人钻铆系统以其自身独特优点,成为自动钻铆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某国防重大专项—一双机器人联合钻铆试验系统为研究背景,对机器人铆接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验证了双机器人协同钻铆之可行性。本文首先综述了自动钻铆技术尤其是机器人自动钻铆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双机器人协同钻铆系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给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搭建的双机器人协同钻铆试验平台,从KUKA工业机器人结构及机器人静刚度理论、多功能终端执行器的结构及相关功能、机器人移动平台、壁板组件及其柔性定位工装、激光跟踪仪测量系统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介绍。基于此试验平台进行了铆接试验,发现铆接件主要存在两大缺陷,第一沉头铆钉钉头相对蒙皮表面的凸出量未能符合规定要求的容差值;第二铆钉镦头尺寸无法达到规定要求,铆钉或变形过量或变形不足,铆接件的连接强度无法保证。针对铆接缺陷一,建立机器人铆接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锤铆过程中顶铁振动和机器人末端变形,分析结果表明机器人末端变形很小,可近似忽略,而顶铁的振动将直接影响铆接表面质量。通过增大顶铁支撑弹簧的刚度并施加合适的预压紧力可减小顶铁振幅,提高铆接后连接件的表面质量;针对铆接缺陷二,对锤铆过程中铆钉变形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铆枪输入气压以及铆接时间,使铆钉镦头尺寸符合规定要求,保证连接强度。在此基础上使用电磁换向阀控制铆枪输入气压的通断,并通过上位机编程实现铆接时间的自动控制。最后,考虑到铆接效率选择0.6MPa的铆枪输入气压,设定铆接时间为2.3s,结合自动化制孔控制系统,规划机器人的运动流程,实现双机器人协同钻铆的自动化控制。
其他文献
传统的德育模式,更多侧重于学校的教育,教育形式及教育内容比较单一,评价学生的标准也比较统一。但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如何紧跟当前形势,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
本文首先根据压滤机给定的参数和工艺流程图,分别对压滤机的油缸、油路的循环方式、调速方案、液压动力源进行分析和选择,然后对压滤机的液压回路进行分析选择并且拟定液压系
锻造行业是机械制造业重要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高能耗产业。锻造生产调度是锻造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锻造生产调度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生产时
本文在2008年经济危机延续至今背景下,对外贸易遭遇困境,国内需求不旺,中国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日本丰田汽车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保持强劲的竞争力,成为制造业管理
针对带材在连续退火过程中表面的横向条纹缺陷问题,充分结合连续退火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在完成了平整轧制速度对横向条纹影响试验、炉内带钢运行速度对带钢表面横向条纹的
<正>首届互联网大会提到了梦想小镇,龚书记说过,要将梦想小镇创办成为中国的硅谷、互联网创业小镇和天使投资小镇。所谓"梦想小镇"是在"互联网创业小镇"和"天使投资小镇"两镇
以承钢现场渣为基准,研究了钛、镁、铝对炉渣黏度、熔化性温度和脱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Ca OAl2O3-Si O2-Mg O-Ti O2五元渣系中,钛、镁、铝对炉渣性能的影响较大。随着M
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由于延时短、路径损耗小、频率复用更有效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圆口径正馈抛物面天线则因其低副瓣、高增益的特点,在LEO通信
随着卡车市场由原来的低端主导逐渐向中高端发展的趋势,各大商用车企业都加大了研发力度,卡车由原来几年甚至是十几年不变的外观,到现在不断有全新车型和年度车型上市。特别
由于镗杆的长径比通常比较大、镗削系统结构刚度较低,镗削加工过程极易发生颤振,这给精密孔的加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往往导致精密孔加工精度低、表面质量差、加工效率低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