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权的正义理论——斯密《法理学讲义》第一卷解读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xyvpf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巨擘,亚当·斯密被反复阐释研究。相较而言,由于文本缺失和问题侧重等原因,斯密法理学思想内容一直鲜为人知,也并未引起研究者重视。19世纪末以来,斯密法理学课堂笔记的三次发现,尤其是1958年洛西安版《法理学讲义》的发现,逐渐明晰了斯密的法理学思想轮廓,也部分填补了后人无法知晓斯密身前销毁的法理学书稿的遗憾。以文本发现为基础,国外研究者们在斯密法理学思想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而国内的研究才刚起步。本文尝试通过文本梳理还原斯密法理学中的所有权理论,进而探析斯密法理学的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就斯密面对的18世纪苏格兰境况以及斯密道德哲学理论背景中的重点内容展开阐述。通过这两方面的考察可以发现:一方面,斯密的法理学具有很强的现实关怀;另一方面,斯密的法理学受益于大陆自然法的讨论框架,又吸收了休谟有关正义乃至整个道德领域的探讨,最终酝酿出自己的理论体系与基础。  第二和第三部分,对斯密法理学中的所有权理论进行疏解,此部分为全文的重点。首先,文章梳理出斯密法理学课程的框架——分为法律、警察、岁入、军备四个部分;接着,文章又进一步厘清法律部分的课程框架——分为私法、家庭法、公法三个部分。通过这两层梳理,文章明确了斯密所有权理论在其法理学思考中所处位置。在此基础上,文章聚焦于斯密的所有权理论,对斯密法理学课程中的相关部分进行严格的文本考察。通过对斯密法理学课程笔记的考察可以发现,斯密综合运用《道德情操论》中曾出现的公正旁观者模型以及《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出现过的历史四阶段理论,对占有、添附、时效、继承以及自愿移转五种取得所有权的方式逐一进行了阐释。  第四部分是在第二、第三部分疏解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分析。公正旁观者作为《道德情操论》中的理论模型,在斯密论述所有权的内容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历史四阶段理论的引入使公正旁观者的运用场景具有十分浓重的历史意味。基于上述认识的进一步考察则发现,斯密法理学思想处于罗马法与普通法之间、自然法与实在法之间。  一方面,自然法仍是斯密法理学的重心,而斯密也能够认识到特定历史下的实在法并非是自然正义的精确还原;另一方面,他也很清楚特定的历史条件有自己特定的法律。斯密的所有权理论实际上是运用来自《道德情操论》的公正旁观者讲述所有权的正义,并谨慎地寻求创新与秩序之间的平衡。
其他文献
限制解释作为刑法解释的一种方法,它的正确适用不仅有利于维护刑法稳定、促进刑法发展,也有助于刑法正义的实现。但同时,对其适用不当也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不利于保护刑法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进入快节奏的生活,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充斥着很多零碎的时间,这些零碎的时间被称为“碎片时间”。因为大量碎片时间的产生,“碎片化”阅读的现象也就越
自20世纪90年代起,贸易与环境问题在WTO体制下引发了诸多争端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该问题在制度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和与贸易相关的环境措施的一个重要分支,环境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