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webst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建设生态中国首先取决于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对大学生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要纳入高等教育的教育体系当中。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大学生要养成生态意识,形成生态文明行为,做自觉维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主体。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概念,诸如生态的内涵,生态文明的内涵以及大学生生态文明的内涵。这是论文研究的起点。梳理这些概念对于分析大学生生命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具有基础性作用。其次论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及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种迫切性不仅表现在生态文明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关键,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基础。最后论文提出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实现途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个系统与复杂的工程,实现途径也不是单一的,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一是要靠课堂的教育教学,从而使大学生掌握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知识,形成生态认知;二是要实施专题教育,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育的时效性;三是要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生态意识,主动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生态行为。总之,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生态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希望以此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感恩不仅是一种被高度称赞的人类美德,还是当前积极心理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在心理学中感恩指一种个体通过感激情绪去回应因他人的恩惠而获得积极结果的人格特质。感恩的研究主要
中国传统民间禁忌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在特定历史时期与社会环境中,对社会、自然及人类自身形成的独特的认识,通过长期的时间积淀,成为人类先民处理自身与自然关
《兵团日报》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党委机关报,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息息相关,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兵团日报》的发展。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党委机关报,《兵团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学科
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各种生物制品,也广泛应用于各种兽用疫苗的生产。细胞培养生产兽用疫苗不但能够降低成本,而且提高产品质量。细胞培养生产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