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民主政治的构建及公民社会的形成意义重大,如何落实非政府组织的公共责任与监管制度,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内在约束与外在控制,直接关系到其自身是否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我国,非政府组织受历史文化及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与国外所倡导的严格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存在差异,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它在制度扶持及资金填补方面对政府有着或多或少的依赖,体现出些许官方色彩。同时,值得肯定的是,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公共资源调配与公共问题解决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于政府及市场的重要作用。这种具备“中国特色”的非政府组织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概况入手,探究了它以政府为依托,所处制度环境特殊;以专业化为走向,各地发展不均衡;以非营利为宗旨,重塑组织公信力的“中国特色”。通过公共责任和监管制度两个维度,对慈善机构进行个案剖析,揭示我国非政府组织公共责任弱化和监管制度不到位的现状,并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公共责任的实现路径和监管制度的优化措施。本文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希望能够从非政府组织的公共责任、监管制度两方面入手,实现内因和外因的相辅相成,进而实现非政府组织的自我约束及制度规范,有效化解“信任危机”对非政府组织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