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寒是“80后”作家的领军人物,韩寒于2000年以长篇小说《三重门》的出版登上文坛,至今,韩寒的创作已历十年,创作成绩斐然。十年间,其创作及言行多次引发社会上对“韩寒现象”的讨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韩寒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人们关注韩寒叛逆的言行与不寻常的成才之路,关注韩寒现象的文化意义,而对韩寒的文学思想与作品价值的研究较为漠视。主流文学评论界对以韩寒为代表的“80后”作家的研究相对滞后,人们形象地将“80后”作家的创作和主流评论喻为两股道上跑的车。从2000年至今对韩寒的研究多限于“80后”作家群体研究中的个例分析,系统研究韩寒的论文数量极少。
本文试图从韩寒的人生与文学创作、韩寒作品的精神指向、韩寒作品的文本形式、韩寒的意义、韩寒创作缺陷与创作前景五个方面,以韩寒作品为研究基础,结合其他“80后”作家、作品的研究,分析韩寒及“80后”作家群的创作景观。
第一章主要论述韩寒的人生与文学创作,主要从作家韩寒与上海文化、韩寒十年创作概述、韩寒的个性与意识观念、韩寒的博客写作四个方面论述韩寒的成长历程。
第二章分析韩寒作品的精神指向,结合具体资料,对韩寒的叛逆精神进行多层次开掘、关注他的文学思想与青春情怀并对其文学创作的游戏态度给予客观分析。
第三章论述韩寒作品的文本形式,结合具体文本,从韩寒小说的叙事特征、叙事技巧、语言风格三个方面来论述韩寒作品的文本形式特点。
第四章客观评价韩寒的意义与创作局限并于结论中分析韩寒未来的创作前景,尽管韩寒创作成绩斐然,但他在文学创作中也存在着碎片化与复写式的不良倾向,韩寒作品的叙事与语言还有明显缺陷,其创作受商业化市场影响较大,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和制约韩寒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