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静电纺丝的若干实验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guhia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纳米材料对解决人类面临的一些挑战具有重要的作用,电纺丝作为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简单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电纺丝工业化过程中受到了产率低,产物单一,实际应用较少等阻碍了其工业化的发展。本论文中基于电纺丝做了以下工作。(1)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静电纺丝装置,此装置是用一个旋转的金属锥作为喷头,纺丝过程中溶液旋涂在锥体表面。在旋转过程中液体受到外力会形变,后在静电作用力下转化为纳米纤维。产率达到了10g/min,较传统的电纺丝产率提高了近1000倍。详细的研究了纳米纤维的形成机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纳米纤维的影响。这为电纺丝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的新的方法与可能。(2)提出了一种新的高产率低成本的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此种方法能够直接制备活细胞掺杂的纳米纤维。此种方法是通过高气压将液体通过微米孔压入空气中形成具有极高速率的微米液滴,液滴在温度场中高速运动过程中形变拉伸,从而形成了纳米纤维或者纳米管。实验中单个喷嘴的速率达到了10g/s。更重要的是,此种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活细胞在纤维中的成活率,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工程等。(3)通过调节W/O静电纺丝过程中收集板的温度制备了碳纳米管和纳米带。纳米管的内径为25-50纳米,外径为50-100纳米,壁厚为10-50纳米。同时制备了纳米带其长度为微米级,厚度为1-5纳米,宽度为100-300纳米。详细讨论碳纳米管和纳米带的形成机制。形成纳米管的这种技术可能被应用于制备多壁,甚至单壁的碳纳米管,形成纳米带的这种技术可能应用于制备石墨烯。(4)用自组装的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厚度小于10nm的新型碳材料——碳纳米节,该纳米节生长在非晶碳纤维上。实验中发现,在空气中,220℃预氧化,和在1×10-4pa,750℃高温真空退火过程中碳纳米节可以通过自组装得到。并对碳纳米节的生长机理给予了研究,提出了可能的生长机理。根据生长机理,设计了实验,让纳米节可控的生长,也从侧面验证了我们的生长理论。这种新的制备方法,为碳纳米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式。(5)制备了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多孔二氧化钛纳米管的直径为200nm左右,其上孔洞分布均匀,孔洞的直径分布在10nm左右,XRD与TEM等证明其为混合相的混晶结构。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上,发现多孔二氧化钛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详细研究了其结构和形貌等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为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用传统的电纺丝制备氧化锌空心纳米球,详细的研究了其可能的生长机制。后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空心氧化锌纳米球是由颗粒状组成的颗粒球。并将其应用与光催化上,发现空心氧化锌纳米球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详细研究了其结构和形貌等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6)采用氧化还原方法制备了石墨烯,然后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石墨烯掺杂的壳聚糖-聚乙烯醇纳米纤维。并将该纳米纤维薄膜应用于伤口愈合。实验证明,含有石墨烯的壳聚糖-聚乙烯醇纳米纤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也提出了石墨烯有利于伤口愈合的可能机制。这种含有石墨烯的壳聚糖-聚乙烯醇纳米纤维可以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为市民的健康提供一定的帮助。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移动视频直播指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实时制作或观看视频的服务。近年来,移动直播APP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用户,然而,平台的最终成功取决于用户持续使用。聚焦于移动视频直播的
目的:总结侯江红教授关于小儿四诊之切诊经验,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断思路。方法:跟师学习,结合相关理论,梳理侯师临床切诊思路。结果:侯师认为,小儿切诊可分为按诊、切脉和切手
<正> 荔枝有花无果是当前生产上存在的难题,也是克服荔枝大小年的关键课题。利用人工辅助授粉是提高座果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蜂源缺乏及花期天气反常的情况下更加重要。
沈阳市城市重心南移,浑南新城将成为沈阳市行政、科技、文化中心,作为一座新兴城区,其人口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在急剧扩大,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原本就具有依赖性的城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