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汉英文学翻译与英语文学创作也得以不断发展,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关于汉英文学语篇之间在包括替换与重复等的衔接手段上的异同的知识支撑。自然,汉英语篇特别是汉英文学语篇的衔接手段比较研究也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不断发展。这些比较研究取得了若干令人满意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倾向于多用宏观视角进行理论探讨,而较少采用微观视角进行经验研究,其中尤其缺乏对汉英文学语篇中替代与重复这样的衔接手段在使用场合和使用频率上的细致的比较研究。本研究面向当前的汉英文学语篇翻译和英语文学语篇创作实践的迫切需要,针对当今汉英比较研究特别是汉英文学语篇比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比较文化学、比较哲学、比较语言学及翻译学中已有的对中西思维方式的共识为哲学指导,以韩礼德的衔接理论及汉英比较或对比研究中的相关汉英衔接与连贯理论为基础,以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汉语原文及英国的汉学家大卫·霍克思和约翰·敏福德合作完成的英译本为典型性语料,通过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英文学语篇在替代与重复等衔接手段的使用场合和使用频率上的异同及其原因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本研究通过数据分析与讨论获得以下结论:(1)汉英文学语篇在替代与重复的使用场合上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汉英重复都多发生在语外关系上。汉语文学语篇趋于在实现强调和生动效果时使用重复,只有在某些不突出相关内容的情况下使用替代;英语文学语篇趋于在实现强调和修辞效果时使用重复,在其它情况下使用替代。(2)汉英文学语篇在替代和重复的使用频率上不同。汉语文学语篇在替代的使用频率上大大低于英语文学语篇,但在重复的使用频率上大大超过英语文学语篇。(3)汉英文学语篇在替代和重复的使用场合和使用频率上的异同的原因主要是汉英语言使用者在语言特点和思维方式上存在异同。本研究可望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价值。首先,本研究有助于改进汉英文学翻译、英语文学写作以及相关的翻译和写作教学实践,解决此类实践活动速度快但质量低的问题。同时,本研究有助于弥补汉英文学语篇比较研究中的不足,解决过多进行宏观理论探讨而忽视微观经验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