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网络的发展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交流成为交流模式的主流。网络谐音形式单位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变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众多学者从修辞、社会文化心理、语用学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是从认知角度对网络语中谐音词形式单位的系统性研究很少。本文以网络语中谐音形式单位为研究对象,以知识结构理论,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分类、特征、生成和识解四个方面对网络语中的谐音形式单位进行了探讨。试图分析网络谐音形式单位的谐音借用理据,探究其生成和识解的认知过程,并归纳出统一的认知框架。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和使用网络语中的谐音形式单位。本文研究发现,网络谐音形式单位具有以下特点。依据语言的外部形势特征,可以分为四类:语言谐音形式单位、数字谐音形式单位、字母谐音形式单位和语码混用谐音形式单位四类。特征方面,网络谐音形式单位在网络交流中表现出经济简洁、幽默讽刺、新颖形象和表达委婉四个特征。网络语境下,谐音形式单位的生成和识解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对其进行的认知加工过程。以语音邻近关系(即语音的相似或者相同)为谐音借用的基础,以物质基础、网络交际语境特征社会文化和心理以及语言使用者的知识结构为依据,以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为于段。通过对网络谐音形式单位的分析,本文认为,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或特殊经验是网络语谐音形式单位生成和理解的认知基础。语音邻近的基础上,网民们借用指称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或行为的语言单位来表达、命名新事物和新概念,借助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生成了各种谐音形式单位。依靠人们的知识结构(即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不需要额外的注解就能获得谐音形式单位的意义。此外,网络谐音形式单位是一种新出现的语言变体,仍处在发展变化的阶段,我们应该用一种历史和发展的语言观来看待这一新兴的语言现象,而不是对其存在和使用盲目地排斥,以便有效地展开网络语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