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夏季月、季平均1000hPa位势高度场定义了一组描述印度低压的环流指数,它包括印度低压指数P、面积指数S、中心位置指数(λc,φc)。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1948~2008年逐年(5,8)月、夏季(6,8)印度低压的上述环流指数,用它们分析了夏季各月印度低压的气候和异常规律,研究了P和λc指数与印度、中国同期降水的相关关系,并研究了夏季印度低压与ONI指数以及同期海表温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气候上印度低压夏季稳定存在。5月形成后,逐月西移、发展,7月最强,面积最大,且位置较北。印度低压指数P和中心位置指数λc、φc均存在显著年代际变化,P和φc均在20世纪60s末发生转变,P由强转弱φc则由偏北转偏南;λc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偏西为主,之后转为偏东。
印度低压环流指数P、λc与印度同期降水显著相关,与中国同期降水也有一定的相关。印度低压P指数与同期的ONI指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拉尼娜年通常对应P曲线的谷值,厄尔尼诺年则与P曲线峰值对应。P指数在阿拉伯湾、南印度洋以及热带中东太平洋与SST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而在北太平洋海域则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分布。
印度低压P指数与其上层100hPa的南亚同期相关不大,但是与同区域冬、春100hPa位势高度场有显著正相关;与马斯克林高压P指数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在分析马斯克林高压与底层经向风的关系时发现,马斯克林高压对越赤道气流有着显著影响。5月,索马里急流和赤道西风气流与印度低压P指数有显著负相关;而赤道西风指数与印度低压的中心位置fc指数在5~8月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