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完整的生存—评艾丽斯·沃克的《梅里迪安》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c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里迪安》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第二部小说.在这部作品中,沃克通过选取一位孤独的黑人妇女梅里迪安在美国民权运动中和运动后的经历,来体现作者的追求个人的生存完整与整个民族的生存完整的不可分割的观念.该文试图从分析梅里迪安负罪感的三个来源来展示她起初分裂的精神状态.民权运动前的梅里迪安囿于家庭的狭小范围,生活在麻木的状态之中,她发现自己无法爱自己的母亲和儿子.这一阶段里她的负罪感主要来自不能胜任的女儿和母亲角色.为黑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民权运动使梅里迪安觉醒,使她意识到了自己和整个黑人的生存状态,也使她在民权运动的斗争中成长成熟起来.但是民权运动的消亡又为她带来了新的负罪感.因为深受民权运动和平主义和黑人民族天人合一思想影响的梅里迪安不能接受为革命而谋杀的做法,作为革命者她也失败了.深受这三重负罪感煎熬的梅里迪安生活在分裂状态中.为了寻求自身的完整,她回到家乡南方寻找力量源泉.她从帮助他人孩子的过程中扩展了母亲的概念;她从黑人音乐和教堂中找到黑人传统;她还继承了黑人母亲的创造性.在为她的人民争取权利的一系列活动中,梅里迪安逐渐抹去了她的负罪感,获得了健康完整的生存状态,并把她的奋斗精神传递下去.沃克在作品中还借鉴了传统黑人百纳被的形式,通过选取不同的生活片段,描绘了一幅一名黑人妇女在广阔的民权运动中奋斗的生动画面.同时也因为百纳被形式的采用,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在作品中追求"完整的生存"这一主题的宗旨.《梅里迪安》是沃克在她的小说中真正探索"完整的生存"的第一部作品,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当代小说从创作群体来看,景象可谓热闹:流派的迅速更新,一批批新人新作的涌现,贯彻了“百花齐放”的各种题材和体裁、创作技法的运用等都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坛。但在这种繁荣
全文除引言和结语之外,正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生存环境:乡土与民间."智者"在身份上大多属于农民或与乡土有关,其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经验型、知识型和综合型.经验型的"
新历史主义是在对旧历史主义的历史客观决定论和形式主义的文本中心论的批判中,以其阐释文学文本历史内涵的独特方法受到当代学界的关注.它是西方批评在意识形态终结和历史终
屈原《九歌》是一组表现古代祭祀活动的诗歌。含蕴神秘,难以读懂。由于多种原因,自其问世两千多年来,经过历代学者的辛勤探索,关于它的许多根本性问题,如其来源、性质等,仍众说纷纭
论文以现代性的问题意识主要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首先,是对以现代性的阐释视角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的合法性
该论文从路翎创作和胡风现实主义理论之间同生共命的相互关系入手,结合胡风现实主义理论中有关真实性、主客体关系的表述及对"三种主义"的批判和对鲁迅精神的弘扬,适当引入了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以这例列举张炜作品中的生命平等思想,同时梳理西方生命哲学的代表性观点及庄子有关"生命"的论述,从而总结出张炜受中西方哲学思想影响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