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眶颧入路的解剖学及临床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l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迷你眶颧入路对颅底结构的暴露情况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解剖学研究中,对5例10侧尸颅进行翼点入路、迷你眶颧入路、额颞眶颧入路操作,在无脑压板牵拉情况下测量各入路对前交通动脉、前床突位置、颈内动脉分叉部、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后床突、基底动脉顶端的垂直于暴露角度。将迷你眶颧入路分别与翼点入路和额颞眶颧入路应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研究中,统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神经外科2013年至2014年应用迷你眶颧入路处理颅内病变的7例患者资料,记录术中无脑压板牵拉时颅内病变的暴露情况及术后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解剖学研究中,在不使用脑压板牵拉的情况下迷你眶颧入路对前交通动脉、前床突位置、颈内动脉分叉部、后床突、基底动脉顶端分叉部的垂直暴露角度比翼点入路对其的暴露角度分别增大213%、35%、37%、37%、93%。迷你眶颧入路对颈内动脉分叉处、前床突位置、后床突、基底动脉顶端的暴露角度与额颞眶颧入路对其的暴露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迷你眶颧入路对前交通动脉的垂直暴露角度比额颞眶颧入路对其的垂直暴露角度减少了20%,迷你眶颧入路对大脑中动脉的垂直暴露角度比额颞眶颧入路对其的垂直暴露角度减少了34%。临床中应用迷你眶颧入路处理7例颅内病变,术中不使用脑压板牵拉情况下均可对病变有效暴露,术后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迷你眶颧入路对颅底深部结构的暴露角度优于翼点入路,对鞍旁区域的暴露与额颞眶颧入路相同。对于颅底中线部位手术,应用迷你眶颧入路可以避免脑牵拉,减少脑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和评价隧道式瘘管剔除结扎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行隧道式瘘管剔除
西电东送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能源战略旨在解决能源资源与用电负荷不均衡的问题,其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全民瞩目的当下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南方电网已经
写景状物类课文在内容上、结构上、顺序上、表达上、情感上呈现出其独特的言语特点。文章从目标设置、方法选择、言语训练、情感表达四个方面,阐述写景状物类课文的言语实践
目的探讨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相关性无症状血栓的发生时间及发生率,为血栓早期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肿瘤中心置入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的肿瘤患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在骨科损伤中非常常见,属于致残率相对比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损伤。脊髓损伤之所以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主要由于其三大特点:发生率高、致
目的探讨GFP(绿色荧光蛋白)阳性大鼠胚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获取,并对所获取细胞进行相关鉴定,为第二步实验提供实验细胞基础。方法显微解剖分离
随着商业化运作成为我国电视媒体的主导运营模式,电视机构的经济收益高度依赖商业广告,“收视率至上”成为我国电视媒体的主导逻辑,这导致电视节目泛娱乐化、低俗化、同质化及中
多年来,孩子们每到作文课总是“皱眉头”、“咬笔杆”、“挤牙膏”,苦于“无话可说”、“有话不会说”。对于这个难题,我一直苦苦思索并开展了实验。
目的:探究不同扩张容量、扩张器个数、扩张部位与扩张器埋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预防及处理方法,以期指导临床。方法:对我科2011年~2012年间所行
根据景观设计内容,构建评价体系时突出景观的功能、环境和美学3特点,注重道路的内部协调性、外部环境协调性和整体美学评价. 评价时以模糊理论为基础,将道路景观评价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