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共享单车快速崛起,有效解决了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步成为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被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共享单车的创新模式,给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和城市治理等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共享单车的“爆发式增长”到共享单车发展中的各种乱象,再到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介入,共享单车已然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的渐变。在不同主体追求各自效益的情况下,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正是本文想要回答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收集相关资料,试图从“多中心”和理性选择的整合性视角出发,探究在政府积极推广公共自行车的情况下,市场为何要寻求新的“共享”模式。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共享单车相关利益主体是怎样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困境和影响的具体表现怎样?在市场、政府和社会的互动博弈过程中,如何挖掘善治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开展共享单车的公共性重塑,推动共享单车朝良性的方向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 研究发现,政府推广的公共自行车服务难以满足公众灵活用车的现实需要。基于时下的利好条件,市场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创新单车供给,极大的激活了公众的用车需求,但也引发了新的治理困境,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用户失序、企业失责、政府失灵,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治理。当然,公民意识的觉醒,社会组织的成长,网络社会的发展,企业的深度介入,政府的服务转型,为共享单车的有序发展贡献着积极的力量。在共享单车治理中,市场和社会扮演的不再是政府视域中的从属和被动角色,而是作为相对独立主体,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如何探寻更加有效的合作机制和长效治理机制,是推动共享单车的多中心治理从应然迈向实然的可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