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以秋水仙碱为对照药物,观察中药复方柔肝抑纤饮水煎剂对血吸虫病小鼠早期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并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别。2.考察中药复方柔肝抑纤饮加用二至丸后在抗小鼠早期肝纤维化形成方面与单独使用柔肝抑纤饮有无差别,明确加用二至丸后对原方有无增效、协同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实验一:建立小鼠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模型,将动物随机分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感染未治疗组);C组(吡喹酮组);D组(柔肝抑纤饮组);G组(秋水仙碱组)。除A组外,B、C、D、G组均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自感染第21天开始,D组每天灌服柔肝抑纤饮浓缩水煎液,G组每天灌服秋水仙碱,A、B、C组灌服生理盐水,连续40天。期间,C组、D组、G组在感染后第45天时,分别予以吡喹酮一次性灌胃杀虫处理。于感染后第61天,处死动物。检测肝功能(ALT、ALB),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肝组织HYp,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HE染色、VG胶原染色、电镜下窦周隙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测定肝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2.实验二:建立小鼠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模型,将动物随机分组:A组(正常对照组);C组(吡喹酮组);D组(柔肝抑纤饮组);E组(柔肝抑纤饮+二至丸组)。除A组外,C、D、E组每只小鼠均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自感染第21天开始,D组每天灌服柔肝抑纤饮浓缩水煎液,E组每天灌服柔肝抑纤饮+二至丸浓缩水煎液,A、C组灌服生理盐水,连续40天。期间,C组、D组、E组在感染后第45天时,分别予以吡喹酮一次性灌胃杀虫处理,于感染后第61天,处死动物。检测肝功能(ALT、ALB),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肝组织HYp,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HE染色、VG胶原染色、电镜下窦周隙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测定肝组织TGF-β1、a-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1.柔肝抑纤饮组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在肝脾脏器系数,降低ALT,升高ALB,降低HA,肝组织胶原染色(VG),减少Ⅰ型胶原的表达等方面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如PCⅢ、HYp,以及Ⅲ型胶原积分光密度等的改善方面,柔肝抑纤饮优于秋水仙碱(P<0.05)。反映出中药复方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作用优势。在吡喹酮杀虫处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柔肝抑纤饮或秋水仙碱对血吸虫病小鼠早期肝纤维化的形成都有一定的抑制和阻断作用,柔肝抑纤饮的整体疗效不低于秋水仙碱,有望取代秋水仙碱,成为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良药。2.柔肝抑纤饮+二至丸组与柔肝抑纤饮组比较,在小鼠脾脏脏器系数、降低血清ALT水平,降低血清HA、PCⅢ水平,减少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表达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吡喹酮组(P<0.05,P<0.01),但柔肝抑纤饮+二至丸组与柔肝抑纤饮组两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提示两方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形成都有较好的阻断和抑制作用。柔肝抑纤饮加用二至丸后,在小鼠肝脏脏器系数,升高ALB水平,降低肝组织HYp含量,肝组织胶原染色(VG)百分比含量,以及下调TGF-β1、α-SMA的表达等方面优于柔肝抑纤饮原方,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另外,与柔肝抑纤饮组比较,柔肝抑纤饮+二至丸组肝组织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积分光密度均值也呈现降低趋势,但经统计处理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1.以中医学脏腑辨证理论和络病理论为指导,参阅近年来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结合导师多年的临床用药经验,提出肝纤维化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病情的持续发展与“本虚”和“标实”两方面都有关系,标实体现在气滞、湿热、痰浊、瘀血、虫毒壅塞肝络;本虚主要反映在肝脾肾三脏的气血阴精不足,令肝体失柔。肝纤维化的病位在肝络;湿热疫毒或虫毒侵袭肝络是发病的始动因素;瘀阻肝络为肝纤维化发生的主要病理环节;络虚不荣是病变迁延难愈的内在原因;HSC活化增殖和TGF-β1的异常表达是肝脏ECM的合成增多,降解减少,致ECM在肝内大量沉积的主要机制。2.确立以养阴柔肝,活血通络为主要治法的中药复方柔肝抑纤饮,选择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以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药物进行干预血吸虫性小鼠早期肝纤维化形成的研究,结果提示在吡喹酮杀虫处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柔肝抑纤饮或秋水仙碱对血吸虫病小鼠早期肝纤维化的形成都有一定的抑制和阻断作用,柔肝抑纤饮的整体疗效不低于秋水仙碱,有望取代秋水仙碱,成为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良药。3.柔肝抑纤饮的作用机制与下调TGF-β1表达,抑制HSC活化、增殖,从而减少了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等ECM在肝内的合成与沉积有关。4.二至丸与柔肝抑纤饮配和应用符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际,在抗小鼠早期肝纤维化形成方面能够起到增效、协同作用,显现出可喜的苗头,以此为契机,加强在肝纤维化早期滋补肝肾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可能形成中药复方抗肝纤维化的理论突破,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5.二至丸方药及成分在干预早期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靶点等问题值得今后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