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责任审计是因我国政治体制及经济改革应运而生的一种独有的审计形式,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厂长离任审计。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无法替代的地位,其实施内部经责审计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国企内部审计机构对各领导人员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在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监督国企负责人优化责任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近几年,国家虽然颁布了相关的法规、实施细则与指南,但在理论与实践上仍然有不足之处。例如制度不完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等,需要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国企内部经责审计做出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此外,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提及到逐渐深化,经责审计内容也随之发生改变。过去国企内部经责审计主要侧重于财务指标与经营绩效方面,较为忽视非财务信息,尤其是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信息,因此对领导人的评价也缺乏全面性与客观性,无法科学体现领导人任期内的履职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国企内部经责审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进行改进与充实,即评价领导人员经营绩效的同时,也应当关注其在可持续发展责任上的履职情况。本文首先对选题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经责审计的起源。其次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上分析了国企内部经责审计的现状,其中包括目前取得的成绩以及当下仍存在的问题。随后为国企更好地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实施内部经责审计构建了审计框架,从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两方面对其领导经责审计分析,并选取HHT公司作为案例对框架进行证实。随后结合案例研究,从社会宏观及国企微观两个层面,对国企使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内部经责审计框架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使得国企内部经责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包括:健全法规与制度;加强政府监督;加强非政府组织监督;强化管理水平;提高审计队伍力量;改善审计程序方法;完善信息披露。从理论到实践上为国企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以充分发挥监督及防范作用。本文创新之处一方面在于经责审计的理论源泉不仅仅包括受托责任理论,还应包括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理论及公司治理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国企内部经责审计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审计框架,特别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将其纳入到内部经责审计评价体系中,从实现国企自身可持续发展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对指标进行选取。以全新的视角改善了对国企领导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价的方式,同时为以后内部经责审计内容的不断充实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