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定语研究是汉语本体和应用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自现代汉语语法学建立以来,汉语定语研究一直就较受研究者关注。随着应用性研究的不断发展和跨学科研究的不断渗入,汉语定语研究视界也不断得到更新。从不同角度研究定语的必要性也越来越受到诸多研究者的重视。近些年来,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通过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汉语定语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发展。
本文认为汉语定语在整个语法研究结构中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多层面的独立体,具有基本的构成要素,涵有较为严格的序列组合规律。从不同方面考察定语的实际情况,既有本体理论拓展的需求又有实用性领域内实证研究的必要。
本研究在特定教材语料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计量的方法,综合分析了不同类型定语在语料中的分布特点。同时,教材语言类型又是研究定语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材中,其“对象语言”与“叙述语言”具有不可分割性,二者紧密结合的程度决定了教材语料在设置上需要综合考量语言结构的长度、难度与学习者的契合度。本文通过对“对外汉语教材”中定语的数量、层次、结构类型及组合原因等做定量的统计分析和考察,发现教材语言“长度”、“难度”问题往往和定语有密切的关系,这便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等相关方面提供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定性描述的基础上,利用其他学科诸如文化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以及民族哲学关照下的思维特点等相关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并揭示汉语定语深层结构的组合规律,这也是语言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从“定性规则描述”向“认知规则阐释”的必由之路。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层面将有助于学习主体在学习处理对象语言这一问题时,不仅仅只局限于规则的简单记忆而是要达到“知其所以然”,同时为教材编写及教材语言在符合认知规律的设置上提供可操作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