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显忠,字君锡,绥德清涧(今陕西清涧县)人,是南宋初期著名将领,历仕高宗、孝宗两朝。在其四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李显忠担任过节度使、淮西制置使、都指挥使、左金吾上将军、太尉等要职。因李显忠参与南宋初期多次抗金战争并取得一定战绩,所以对李显忠及其参与的抗金战争的研究,对了解宋高宗与孝宗两朝的政治状况与宋金关系有重要意义。符离之战前,李显忠以军功而入仕,然因北宋灭亡,李显忠被金人所执,在金人统治的十年中,李显忠除了与其父亲李永奇承担起应对西夏威胁的重任外,还多次暗中向宋廷表达自己南归的决心,只因归宋计划失败,李显忠被迫投夏。在夏国期间,李显忠因骁勇善战而受到夏主乾顺帝的赏识,夏主授其静难军承宣使、鄜延等路经略安抚使。李显忠不但助夏主平叛当时的内乱,而且借夏主的军马为家报仇。自夏归宋后,李显忠先后参与抗击兀术之战、采石之战等多次战役,在朝廷中的军事地位大大提高,一跃而成为太尉。符离之战中,李显忠更是“一月三捷”,连取灵璧、虹县和宿州三城,一时间中原大震。但因邵宏渊“忌功不己出”,拒绝配合李显忠作战,导致符离之战以失败而黯然收场。因为此战宋廷丧失再战之力,被迫与金议和。此外,李显忠在三十多年的实战经历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事思想,即忠君爱国的军事观;以勇临战、身先士卒的带兵思想;御军严肃、赏罚分明的治军思想以及主张北伐的军事进攻思想。这都是李显忠在抗金战争和仕途中取得功绩的重要原因。李显忠被后世称为“中兴名将”,可谓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