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水而兴的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研究——以汉口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256595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下半叶起,城市滨水区的更新与再开发活动逐步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现象。而城市滨水区也由形成初期的生产型为主导,转向集服务型、生活型等多样性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热点地区。滨水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吸引了地理、生态、工程、建筑等各类科学工作者的关注。同时,如何因循城市的自然水系空间,构建城市网络,合理塑造城市空间发展形态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以汉口城市的历史源头汉正街区域、因开埠通商形成的租界及租界外滩区域作为研究的主要空间范围,对汉口滨水空间功能及形态布局形成的原因及独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借鉴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着重于建立空间、历史及社会三位一体的具有辩证性的互动研究体系。并在汉口滨水空间历史演进历程的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做出汉口滨水空间在当今社会意识形态下的发展评价,及给予本人的启示。最后,文章提出整体性、多目标协调发展、循序渐进的发展、文脉延续与特色保留、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社会公共性和通达性等七项具有针对性的滨水区城市设计原则。以期对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与更新策略提供相对客观的参考。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软件产业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下带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产业。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很多国家已经把软件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国家和地方政
随着水景住宅问题的涌现和生态学思想的引入,生态型水景的设计将是居住区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居住区生态水景的设计中,水景植物是生态水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运用水生植物治理和
本文将城市发展的过程分类为印刷和拼贴两个过程。印刷和拼贴首先指代的是两种思维层面,一种是借助结构创造事件,即科学家的思维;一种是借助事件创造结构,即拼贴匠的思维。本文,同
学位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
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是推动现代住区设计发展的中心。其中,恩斯特·梅的规划实践显示了通过控制开发、标准化、工业化建造和社会住房实验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其住区设计策略体
航天领域科研的迅猛发展,给航天科技研发建筑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单纯的试验空间已不能满足航天科技发展的高标准需求,综合了实验(或试验)、研究、开发、办公、生产测试等
“现代性”作为一个文化乃至哲学概念,是对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的社会及文化变迁的概括,也是对人类当下生活品质的思索。在当代思想界逐渐扮演起重要的“元概念”角色。对
汉口租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区内的近代建筑历经沧桑巨变,大部分面临着以下局面:一方面,有些近代建筑的破坏程度在不断加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很可能导致这些蕴涵武汉独特近代历
本文研究旅游产品开发及其产品结构问题。以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产品结构规划作为旅游地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论述产品结构对旅游地发展的指导意义,论述旅游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