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下半叶起,城市滨水区的更新与再开发活动逐步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现象。而城市滨水区也由形成初期的生产型为主导,转向集服务型、生活型等多样性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热点地区。滨水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吸引了地理、生态、工程、建筑等各类科学工作者的关注。同时,如何因循城市的自然水系空间,构建城市网络,合理塑造城市空间发展形态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以汉口城市的历史源头汉正街区域、因开埠通商形成的租界及租界外滩区域作为研究的主要空间范围,对汉口滨水空间功能及形态布局形成的原因及独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借鉴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着重于建立空间、历史及社会三位一体的具有辩证性的互动研究体系。并在汉口滨水空间历史演进历程的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做出汉口滨水空间在当今社会意识形态下的发展评价,及给予本人的启示。最后,文章提出整体性、多目标协调发展、循序渐进的发展、文脉延续与特色保留、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社会公共性和通达性等七项具有针对性的滨水区城市设计原则。以期对滨水空间的城市设计与更新策略提供相对客观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