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早己受到不同方面的不同程度上的质疑与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在处于一个腹背受敌的尴尬的艰难境况中。但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范畴中,法兰克福学派作为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性意义的一分子而存在,对研究马克思主义仍然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意义。学派的精神思想对于他们当时生存的境况的记录有着历史性意义。所以,对于研究大众文化的学者而言,对于研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学者而言,对于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者而言,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而言,研究中西语境下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分析有着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通透中国学界大众文化研究的整体背景下,来谈赵勇的《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理论分析》这本书的内容。书中的许多观点与思想见解新颖独到。这对笔者之前的对大众文化理论标签式理解的固定思维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与震撼,也是这本书让笔者对“中西语境下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分析”这个命题展开解读研究的动力,展开了从辩证精神这个新角度研究的切入点。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的中心部分。首先,正面的全面介绍、重新定位西方语境下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西方语境下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实际上主要是对阿多诺,洛文塔尔,马尔库塞与本雅明等四位思想家的大众文化理论进行梳理、澄清、分析与鉴别之余,也分别进行的个案研究,形成某一种理论话语的个人化语境的思考。从每个代表成员的个性化思想下手。这样有利于得心应手地阐释每个代表成员思想在不同历史背景与精神转变的影响下的具象体现。且根据学派成员对大众文化理论的贡献程度和影响程度,选择其第一代的核心成员阿多诺,洛文塔尔,马尔库塞与本雅明的大众文化理论作为其研究对象;霍克海默作为一个重要的背景人物。其次,着重介绍中国学界内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尤其是陈学明、尤战生、陶东风等人的研究见解,以及挪用说、“错位说”与“搔痒说”等代表性观点。再次,通过对西方的新认识以及其在中国的传播状况研究,尤其是在大众文化范畴内,发现大众文化在中西不同的意识形态、社会背景、学术氛围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有着本质的不同,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不同;体制与各种程度上的不同,未来的发展导向与研究意义价值上不同,但却又有着很多不可避免的相似性。因此,对中西语境下的内容的比较越发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第三部分,通过梳理中西大众文化的研究成果,重点发掘整理出中国学界内具有辩证精神的大众文化理论成果。以及我们对文艺研究,尤其是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所以,本文的中心部分虽然主要围绕“大众文化”与“辩证精神”,研究大众文化的意义,但其实这也是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因为对大众文化内涵加深了理解,可以帮助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理论内涵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