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人们说最近几天“上火”了,电视上广告中也常出现各种去火妙招,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熬夜上火,用口炎清”,“透心凉,心飞扬”等,这些词语充分表达出有很大一部分人正经历着或曾经经历过由“火”引起的不适症状。探索亚健康状态火证证候特征及其相关客观指标,将有助于指导亚健康预防和保健,提高人们的健康质量和生活质量。本研究分为理论部分、临床研究两个部分,分别从中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亚健康的客观指标探索、中医对火证的认识、亚健康状态火证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亚健康状态火证人群相关客观指标检测等几个方面对亚健康状态火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现将研究内容摘要如下:理论研究1论述中医学与亚健康的关系,中医证候与亚健康状态的内在一致性,提出亚健康状态无“病”而有中医可辨的“证”,属于中医“治未病”中的“欲病”,可以从传统中医的阴阳平衡观出发认识亚健康,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亚健康,使其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2通过对证候学客观指标的研究论述,以及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提出可以将亚健康的中医证候学研究与客观指标相结合,建立亚健康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相结合的证候诊断标准,形成亚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3论述中医学对“火”的认识,并探讨“火”的概念,火证的病因病机,症状与特征,以及“火”与“热”的关系。临床研究1采用临床横断面的研究方法,应用课题组已研制成功的具有良好信度效度的“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3版)”,对全国六个中心的体检人群展开亚健康状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2807例亚健康人群中火证人群为428例,占亚健康人群的15.39%,所占比例仅次于气虚证人群,位于第二位。其中肝火、胃火证人群较多,肝火证人群144例,占总火证人群的33.6%,胃火证人群142例,占总火证人群的33.2%,对火证人群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显示亚健康状态火证的发生主要集中于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男性较女性更易“上火”,学历以大专和本科发生比例最高,职业状况以工人和学生发生比例较高。对火证主要症状出现频数和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失眠程度、急躁易怒、心烦、咽干均排前四位,而少腹部胀痛和胁肋部胀痛均排最后两位,以急躁易怒为代表的情志症状位于前,而以少腹胁肋部痛为代表的躯体症状位于后,提示亚健康状态火证以肝郁化火引起为主,其对情志的影响更为突出。亚健康火证的症状特点是以情志症状为主症,躯体症状为次证。由此初步获得亚健康状态火证一般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症状特征。2采用生化免疫比浊发、放射免疫法,ELISA法,对随机选取的健康人群42例、亚健康人群365例(其中火证人群84例)进行神经内分泌免疫指标的检测,这些指标包括IgA、IgG、β-EP、Cor、T、ACTH、T细胞亚群CD3+和CD4+。所得数据由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显示:CD3+含量在火证与非火证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值在火证人群中高于非火证人群。Cor、T含量在火证与健康组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值在火证人群中低于健康人群。CD3+含量在火证与健康组中有显著性差异(P<0.01),均值在火证人群中高于健康人群。T含量在男性火证与男性非火证两组间差异边缘显著(0.05<p<0.1),且均值在非火证组中较高。IgA含量在女性火证与女性非火证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火证组中均值高于非火证组。ACTH含量在两组间差异边缘显著(0.05<p<0.1),ACTH含量火证组中低于非火证组。其余无明显差异。提示与健康人群相比,亚健康状态火证人群的免疫调节功能出现异常,植物神经-内分泌功能出现紊乱,身体机能处于低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