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在美国爆发了影响全球的次贷危机,它的破坏力之大、涉及面之广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资产证券化作为美国次级债市场的重要金融工具,对次贷危机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深入剖析两者的关系将对全面认识本次危机有着重要意义。虽然次贷危机对当前中国的金融机构影响还十分有限,却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挑战,如何正确对待这一创新金融工具在我国的运用无疑成为当前更加值得思索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研究,形成对发展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思考。以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为理论模型,分析资产证券化对次贷危机的推动作用。在不同的经济形势和环境下,从美国已经发生的危机中吸取教训,通过宏观政策和微观措施的双管齐下,资产证券化才能够真正在我国的金融机构发挥其有效分散风险、合理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并防止类似的危机在中国发生。由次贷危机反观我国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认识到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中国有着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全文共分为五大章。第一章绪论部分简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第二章追溯次贷危机形成的根源,通过对与次贷相关的基本概念的解释以及次贷在美国的金融机构产生并繁衍的内部和外部背景分析,挖掘导致这场危机的源头所在,为进一步论述打下基础;第三章中运用了美国经济学家明斯基提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作为理论模型,根据该模型中金融环境从稳定到不稳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三个不同阶段融资行为的特征,对照次贷危机的演变过程,探析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对于导致金融不稳定及次贷发生的内在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以此作为过渡,为讨论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挑战与前景设下伏笔。第四章论述我国在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道路上本身已经面临的挑战,以及从次贷危机中应吸取的教训;第五章反观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现状,着眼于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得出本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