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由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及人类社会的需求,早产儿数量逐年增加,一系列早产儿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近年来,发现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因可通过旁分泌作用进入受损的组织,产生抗炎和免疫调节因子,并能分化成小胶质细胞、肝细胞及II型肺泡细胞等,而且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较及较弱免疫原性等独特优势,有望成为治疗新生儿严重并发症的新型手段。目前临床上对于足月儿脐血相关研究较多,但关于早产儿脐血的研究偏少。本课题主要关注代表脐血质量的重要指标CD34~+细胞数值,比较不同胎龄脐血有核细胞总数(Total Nucleated Cell,TNC)及CD34~+造血干/祖细胞数量,以探索利用早产儿脐血的可能性,为早产儿脐血干细胞自体移植提供依据。同时分析其他可能影响脐血中有核细胞总数、CD34~+计数的围产期因素,作为脐血库合理选择脐血的参考。对象和方法:本课题为前瞻性研究,共纳入130例2019年6月-2020年01月期间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分娩的新生儿脐血标本,其中男65例,女65例,男女比例约为1:1。采用医院信息采集系统调查和收集围产期的相关信息,内容主要包括:胎龄、产母年龄、血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方式、分娩方式、单胎/双胎,新生儿体重、性别、生后Apgar评分,及胎盘、羊水、脐带情况。根据胎龄将所有标本分为3组:A组(n=10;189-237天),B组(n=47;238-258天),C组(n=73;259-293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脐血标本TNC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占TNC比例,并计算CD34~+细胞数量。运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胎龄组脐血造血干细胞CD34~+细胞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B组CD34~+细胞数量高于C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A组与B组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2.胎龄与脐血CD34~+细胞数相关性分析提示两者呈负相关(p<0.05,r<0),胎龄与CD34~+细胞数的回归方程为:Y=-0.037X+10.657(F=10.571,P<0.05)。3.不同胎龄组脐血造血干细胞TNC无明显差异(p>0.05),胎龄与脐血有核细胞总数相关性分析提示两者无显著相关性(p>0.05)。4.其他围产期因素:产母年龄、血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方式、分娩方式、单胎/双胎,新生儿体重、性别、生后Apgar评分、胎盘形态、羊水胎粪污染、脐带绕颈或身体其他部位,其中分组变量组间比较脐血TNC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连续变量与脐血有核细胞总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5.CD34~+细胞数在产母血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方式、分娩方式、单胎/双胎、性别、生后Apgar评分、胎盘、羊水、脐带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新生儿体重无相关性(p>0.05),与产母年龄呈正相关(p<0.05,r>0)。6.多因素分析提示,胎龄和产妇年龄是影响脐血CD34~+数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1.早产儿脐血造血干细胞CD34~+细胞数量不低于足月儿。2.脐血造血干细胞CD34~+细胞数量随胎龄增加而减少,胎龄与CD34~+细胞数的回归方程为:Y=-0.037X+10.657。3.脐血造血干细胞CD34~+细胞数量与产妇年龄呈正相关。4.早产儿脐血中TNC不低于足月儿。5.多因素分析证明胎龄和产妇年龄是影响脐血CD34~+数量的独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