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和研究心脑合病即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发病后2周-8周)患者舌象与脉象特点,探析其在不同中医病因中的分布特征,以阐释其中医病因病机,为心脑合病患者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本病的临床治疗、康复和远期预后提供更为系统的指导。材料与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以全国11家三级甲等医院为分中心,在向患者说明研究目的及内容,签订知情同意书后,严格按照病例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筛选病例。对符合入选标准的982例患者一次性采集一般资料﹑病史﹑相关危险因素﹑发病节气、中医病因﹑舌象、脉象等信息。基于982例心脑合病病例信息,运用频数、构成比等方法分析心脑合病患者舌象、脉象特点,中医病因在不同舌象形态中的分布特点,中医病因及发病节气在不同脉象中的分布特点。结果:1、982例患者舌质颜色共获得10种,其中以红舌、淡红舌、淡暗舌居前三位,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4.5%、22.7%和20.0%,另外将其中的绛、淡紫、绛紫、紫、淡暗、暗、紫暗、暗红统一归类为偏紫暗色系,合计占总病例数的44.1%;从舌态来看出现强硬舌、痿软舌、颤动舌、歪斜舌、吐弄舌、短缩舌、舌麻痹7种舌态,其中以强硬舌和歪斜舌最多,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2.6%和27.1%;从舌形表现来看,心脑合病患者中出现老舌、嫩舌、胖大舌、瘦小舌、齿痕舌、裂纹舌6种舌形表现,其中以齿痕舌、胖舌为多,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1.4%和28.5%;舌下络脉的表现,以迂曲、色紫者居多,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0.8%和27.5%。982例患者色舌苔特点,通过舌苔颜色、润燥、厚薄、腐腻状况来观察,发现舌苔颜色以白色居多,占总病例数的60.0%,燥苔和滑苔均在总病例数的17.7%,以薄苔居多,占总病例数的47.1%,滑腻苔、粘腻苔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0.7%和19.9%。2、六淫邪气在8种异常形态舌象中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老舌以风邪所占比例最高,嫩舌以寒邪所占比例最高;胖舌以风邪所占比例最高,瘦舌以湿邪所占比例最高;齿痕舌以风邪所占比例最高,裂纹舌以湿邪所占比例最高;强硬舌以风邪所占比例最高,歪斜舌以寒邪所占比例最高。七情内伤因素在8种异常形态舌象中,老舌以怒所占比例最高,嫩舌为忧;胖舌为怒,瘦舌为忧;齿痕舌为怒,裂纹舌为忧;强硬舌和歪斜舌均为怒。在饮食偏嗜方面除裂纹舌象中以喜热食所占比例最高,其他7种异常形态舌象中均以饮食偏咸居首位;在患者体质方面,素体虚弱在瘦舌中分布所占比例最高,依次为强硬舌、裂纹舌、老舌、嫩舌、齿痕舌、胖舌和歪斜舌。3、从脉位、脉率、脉力、脉宽、流利度、紧张度、均匀度8个方面来体察脉象,发现982例患者中沉脉者有570例,约占总病例的58.0%;脉缓者有109例,约占总病例的11.1%;弱脉者有205例,约占总病例的20.9%;有428例表现为细脉,约占总病例的43.6%;有473例患者表现为滑脉,约占总病例的48.2%;从紧张度体察脉象,弦脉患者有559例,约占总病例的56.9%;从均匀度来体察脉象,患者出现促、结、代这类节律不匀的情况较少。而在982例心脑合病患者中,两种脉象并见以弦滑脉所占比例最高,为34.83%,其次分别为沉细脉29.12%,沉弦脉27.39%,沉滑脉26.68%,沉弱脉16.40%,弦细脉15.48%,沉短脉10.69%,其余沉缓、沉涩、沉数、沉虚脉所占比例均不足10%。而在三种脉象相兼中,以沉弦滑脉所占比例最高为18.02%,沉细弱脉其次,占9.98%,另有沉细滑、沉细弦、弦细滑脉。4、在患者一般资料与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病因方面均发现不同脉象特点有不同的比例分布规律。结论:1、舌象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病因病机,其对于心脑合病患者中医证侯要素的微观反映是中医病证结合诊断与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2、脉象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病因病机,其对于心脑合病患者中医证侯要素的微观反映是中医病证结合诊断与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3、舌象与脉象信息的采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化和客观化。4、基于中医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的特点,对于中医的病因进行采集并分析其在不同的舌、脉象特征中的分布状况,提示中医外因、内因致病因素与舌象、脉象特点可能存在不一致性,或可提示了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治疗疾病的合理性,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中医个体化的治疗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