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现象学的工业遗产情感空间塑造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结晶,是工业文化的载体,是人类历史遗产不可缺少的重要因子。它呈现了工业历史的发展轨迹,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建筑技术,承载了不同地域的场所精神,工业遗产正因其极高的综合价值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如今工业遗产的改造已逐渐成为潮流,但多停留在对其发展现状、改造模式等方面的探索,较多关注外在视觉效果等较为浅显的层面,往往容易陷入比例、功能、结构等机械化、模数化的思维当中,改造后的工业遗产虽然使用功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人们对于良好的景观环境的追求,但却因感官贫乏以及与历史的割裂而难以激起人们的情感认同。情感是人们与外间世界沟通交流的媒介,工业遗产作为人们朝夕相处的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不可缺少情感这一重要属性。因此工业遗产的改造不单单对工业元素的提取与堆叠,而更应该关注其深层次的内涵——人的情感。建筑现象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其立足于精彩而真实的世界,注重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关注使用者对建筑真实的知觉、感受和体验。本文所要研究的工业遗产情感空间塑造,目的是为了杜绝机械化的“为改而改”,真正从人的需要角度出发,这恰好与建筑现象学看待问题的视角相一致。建筑现象学对场所的思考,以及对建筑中的人的关注为工业遗产情感空间的塑造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将建筑现象学引入到工业遗产情感空间塑造研究之中,综合探讨了建筑场所现象学以及建筑知觉现象学视角下的塑造策略。本文首先在绪论对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等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第二章对现象学的概念、发展、主要内容等进行总结,归纳建筑现象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思想;对工业遗产及改造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强调对情感的关注是工业遗产改造的新契机;阐释了情感以及情感空间的内涵,并总结了工业遗产的情感诉求;最终明确建筑现象学的理论意义,分别从建筑场所现象学以及建筑知觉现象学角度研究工业遗产情感空间塑造。第三、四章则分别从场所体验、知觉体验对工业遗产情感空间进行深度解析。在第五章中,基于建筑现象学的视角,并结合国内外重点实践案例,总结工业遗情感空间塑造策略。文章最后再次强调工业遗产的改造不可追求特定的模式以及机械化操作,应在建筑现象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挖掘场所本质力量以及激发空间知觉体验策略来激发人们对改造后的工业遗产的情感认同,为工业遗产改造带来更多的想象力与创新的成分。
其他文献
<正>巴赫对于文化界的学人来说是一个很不陌生的名字,他被誉为西方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有人甚至认为他是西方文化史上成就最高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数量多达一千多部,而且
【正】 东方人民创造的东方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可是,我国以往对东方文学缺乏系统的和深入的研究,著述甚少,仅有金克木
语言不是现实的镜子或表述的工具,其含义处于不断的制造和改变中,这种动态调整的结果便是相对固定的话语体系。话语分析作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拓展性方法,致力于将这一语言
新闻媒体经常通过建构道德偶像的方式来弘扬主流价值观,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我们通过对央视《新闻联播》道德偶像建构活动的传播效果考察发现,受众对其建构的道德偶像进行了
互联网时代早已到来,它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乃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互联网具有全球性,它属于全人类。互联网带来的一系列领域的革命,推动着人类的生存、生活与生产方式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以及客户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的变化,数字化浪潮已经切入传统金融服务的腹地,催化着银行业经营模式和战
2015年1月起,央企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明确了以“挂钩业绩”为核心的高管薪酬管理原则,带动了社会各界对高管薪酬合理性问题的关注,家族企业高管薪酬同样面临着公众的质疑。与
研究了淬火和回火工艺对20CrNi2Mo合金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低于890℃,随淬火的温度升高,硬度变化不明显。淬火温度一定,随回火温度升高,冲击值先降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政府青少年事务及共青团工作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随着生猪规模养殖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生猪规模养殖废弃物处理出现了新的污染问题;为探索生猪规模养殖废弃物处理的有效模式,本文提出并构建了生猪规模养殖与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