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小儿心血管系统中最常见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大多病人临床表现较轻,治疗效果较好,但有部分患儿发展成为慢性心肌炎,甚至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病死率高,VMC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威胁着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近年来,VMC的发病呈现增高趋势,因此,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VMC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普遍认为与病毒的直接损害、免疫机制、脂质过氧化介导的心肌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纤维化有关,其中细胞因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对VMC的治疗没有特异性的治疗药物。核因子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2, Nrf2)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转录因子,在心血管系统中表达稳定,研究表明Nrf2的目的基因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我们推测,Nrf2可能参与了VM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药在VMC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葛根素(puerarin, Pue)普遍应用于成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但它对心血管起保护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在儿童VMC中的临床应用经验相对较少,剂量也没有统一的规定。本研究主要针对Nrf2在VMC中抗氧化、抗凋亡、抗纤维化方面进行研究,并探索Pue在这些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大剂量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将250只BALB/c纯种4周龄雄性小鼠,体重15±2g,随机分组对照组(20只),VMC组(30只),Nrf2激活剂5,6-二氢-1,2-二硫杂环戊烯-3-硫酮(5,6-dihydrocyclopenta-1,2-dithiole-3-thione,CPDT)25μM组(20只)、50μM组(20只)、75μM组(20只),不同剂量Pue组:5mg.kg-1(20只)、15mg.kg-1组(20只)、45mg.kg-1组(20只)、30mg.kg-1组(20只)、100mg.kg-1组(30只)、300mg.kg-1组(30只),用柯萨奇B3型病毒(CVB3),通过VMC经典造模方法进行造模。分别在实验第0、4、7、14、28天采血、杀鼠,留取心肌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Nrf2mRNA、HO-1mRNA、Fas mRNA、TGF-β1mRNA的水平及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 HO-1、Fas、TGF-β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发现,Nrf2mRNA及其蛋白在各组均有表达,随着激活剂CPDT浓度及Pue给药剂量的增加,表达增强,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或剂量依赖性。给予大剂量Pue(≥100mg.kg-1)时,剂量依赖关系被打破,Nrf2呈现持续升高或不降低状态;CPDT及Pue组HO-1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与Nrf2呈正相关。在一定Pue剂量梯度(≤45mg.kg-1)下,HO-1的转录及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给予大剂量Pue(≥100mg.kg-1)时,剂量依赖关系被打破;CPDT及Pue组心肌细胞凋亡数减少,Nrf2与Fas呈负相关;Pue100mg.kg-1组、Pue300mg.kg-1组与VM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给药剂量增加,治疗作用并没有相应增强;CPDT及Pue组中TGF-β1在一定的浓度或剂量梯度下,随着浓度/剂量的增大,TGF-β1表达降低,Nrf2与TGF-β1呈负相关;当Pue剂量增大到一定程度(≥100mg.kg-1)时,TGF-β1表达不降反而升高。对应用大剂量葛根素的研究发现,小鼠出现了明显的腹泻症状,小鼠死亡率明显升高,CK-MB水平显著增高、心肌病理变化严重,Nrf2、HO-1、Fas、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出现变化;Nrf2与HO-1间、Nrf2与Fas间、Nrf2与TGF-β1无相关性。因此我们得出:Nrf2在VMC中表达增高,参与了VMC的发生、发展过程;Nrf2在VMC中具有抗氧化、抗心肌细胞凋亡、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Pue对VMC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起作用,但同时可能存在其他途径发挥抗氧化、抗凋亡、抗纤维化作用;大剂量应用Pue时,治疗作用无相应增加,反而出现腹泻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