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是构成人类环境的大气、海洋和陆地在太阳辐射能驱动下相互作用所达到的一种缓变的平衡态。目前,气候的研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温度作为气候要素之一,对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与影响。气温和地面温度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根系的发育。因此研究气温和地面温度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指导农业结构调整、生产期的安排、品种的选取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区通化位于长白山脚下,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处东经125°10′—126°44′,北纬40°52′—42°49′之间。通化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是春季风大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漫长。由于山地较多,温度的分布随纬度和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有明显的垂直特点。本文选取通化市1951-1980年气温和地面温度数据,研究通化市1951-1980年气温和地面温度的变化特征,建立地、气温二者之间的关系模型,为通化市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通化市1951-1980年平均地面温度变化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度为0.34℃/10a。但升温幅度不大,年平均地面温度大致在0.3-0.6℃。季节变化较明显,冬季升温速率为0.18℃/10a,春季升温0.45℃/10a,夏季升温0.36℃/10a,秋季升温0.34/10a。(2)通化市1951-1980年气温的多年平均、平均最低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变化表现出升温的趋势。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呈上升趋势。70年代比60年代平均上升了0.3℃,60年代比50年代平均上升0.2℃。夏季升温率较大,为0.35℃/10a;春季次之,最小的是秋季,升温率达0.12℃/10a.(3)对通化市1951-1980年地、气温关系分析,得出多年平均月平均线性方程、多年平均日平均线性方程,斜率均大于0,回归系数相近,说明地面温度和气温有较好的相关性关系,且呈正相关的关系,即地面温度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气温的降低而降低。通过检验,预算性良好,模拟方程有良好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