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到2007年,中国经济高增长已达29年,按不变价格计算,1979-2007年间,GDP年均增长率为9.79%,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为8.58%,属于典型的“高位——平稳”型经济体。但我们的普遍感受是,在社会结构上没有像日本、亚洲四小龙那样发生质的变革,即经济增长与国民福利之间发生了错位。本文正是以此为目标展开分析,在广泛参考相关研究与资料搜集的基础上,试图找寻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与金融危机背景下,来审视这个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经济增长与国民福利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目前很少有人进行这样的综合研究。由于各个研究重点的不同,他们只是分析了国民福利的某个方面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而且本文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还把中国在高增长阶段的国民福利指标与日本、亚洲四小龙等经济体进行比较,以便从源头上探寻经济增长与国民福利的变化轨迹,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这是本文的一大突破。
本文系统回顾了国民福利内涵的相关文献,然后又回顾了在经济高增长过程中经济增长与国民福利相关的文献,这些相关研究都是本文思想的源泉,本文正是从这些文献中提炼出分析框架的。本文的逻辑顺序为:首先用数据证明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高增长经济体;然后阐述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来源和特点,得出中国是典型的“三高”型经济体:接着说明中国经济高增长所依赖的条件:自然资源、资本、以及外汇的价格扭曲是中国选择“三高”的主要推动力。在说明经济高增长过程中国民福利的变化情况时,采取了相关指标的国际对比,主要与日本、亚洲四小龙等成功转型的经济体比较,具体从消费率较低、政府公共产品提供水平较低、要素分配不合理、收入差距较大、环境破坏严重等方面进行解释。在政策建议上,本文提出了首先要推进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不仅是处于新时期国家安全和经济平稳的需要,更是经济效率的体现;完善和调整要素分配政策与财政支出政策;大力培植中小企业;适当降低增长率获得调整的机会等,这些政策建议对提高国民福利和经济平稳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