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纵向涡发生器强化竖直平板自然对流换热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wenjian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通过实验研究了多排直角三角翼对纵向涡发生器强化恒热流竖直平板自然对流的换热效果。然后利用数值模拟计算软件对实验进行了模拟,并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多排直角三角翼对纵向涡发生器的几何参数对强化换热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PHOENICS软件可以较好的完成对直角三角翼对纵向涡发生器强化恒热流竖直平板自然对流换热的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符合较好。直角三角翼对纵向涡发生器采取多排布置时,各排间的纵向间距是影响换热的一个重要几何因素。对本实验选取的尺寸为10mm×20mm,15mm×30mm,20mm×40mm的纵向涡发生器,各排间的纵向间距为35mm时能够达到最优的换热效果。多排直角三角翼对纵向涡发生器采取错列布置时,可以改善纵向涡发生器前的很小范围内和相邻两纵向涡发生器之间的换热恶化区域的换热条件,因此能够达到良好的换热效果。在其他几何参数相同的情况下,错列布置的强化效果要优于均匀布置的情况,且布置的纵向涡发生器数目要少于均匀布置的情况。直角三角翼对纵向涡发生器采取多排错列布置时,纵向涡发生器的翼高和各列间的横向间距会对换热产生综合的影响效果。在本实验条件下,当涡发生器由距实验板下缘240mm处开始错列布置时,最佳翼高为20mm,最佳横向间距为90mm。而且最佳翼高与当地的层流边界层厚度有关,层流边界层厚度大的,最佳翼高大。在错列布置方式中,合理的纵向涡发生器翼高和各列间横向间距应满足:1.在一定当地自然对流层流边界层厚度下,纵向涡发生器翼高可以产生适中的纵向涡旋;2.横向间距足够,可以体现出错列布置时对换热较弱区域的改善效果。对整板间隔地布置采用错列布置方式的多排纵向涡发生器,能够达到理想的换热效果,对尺寸为15mm×30mm的纵向涡发生器,强化提高比例可以达到61.1%。
其他文献
全球变暖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而大气中CO2浓度的上升是引发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将面临碳减排的巨大压力。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发电方式以高排放的煤电为主,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占到全部行业的绝大部分,减少燃煤电厂的碳排放成为我国碳减排的重中之重。而在目前燃煤电厂碳减排的技术方法中,富氧燃烧技术的可行性更高且竞争力更强。但是,由于富氧燃烧技术新增了空分系统与烟气处理系统等设备,
天然的组织中,细胞外基质(ECM)是由纤维状蛋白与凝胶样基质构成的精密有序的结构网络。其在不同的组织中或同一组织的不同发育阶段组成构造有所不同,为细胞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环
本文中,应用了数值模拟技术对设计点压比为4.6的十一级轴流压气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其总体性能参数和流场结构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为进一步的优化改型设计和提高压比设计
O2/CO2燃烧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碳捕集技术发展迅速。在富氧燃烧湿烟气循环过程中,CO2和H2O为主要燃烧气氛的组分。CO2、H2O与N2在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别,对燃烧产生重要影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