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手性拆分剂,外消旋的D,L-色氨酸为待分离对映体,通过对多种活化方法的比较,发现利用羰基二咪唑活化法制备出的BSA手性固定相对D,L-色氨酸对映体具有最好的拆分能力。采用前沿色谱法研究了该手性柱在不同色谱流动相条件下,结合力和结合位点数量(饱和容量)的变化趋势及对D,L-色氨酸保留作用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D,L-色氨酸在BSA手性固定相上的拆分行为随温度的变化,进一步认识了其分离机理。对羰基二咪唑活化法制备BSA手性固定相的方法进行改进,在用羰基二咪唑活化之前先偶联一层壳聚糖亲水层,有效减小了D,L-色氨酸与BSA手性固定相的疏水作用。在保证对映体完全拆分的前提下,显著地缩短了L-色氨酸的保留时间,减少了流动相的用量,实现了对映体的经济、快速、有效拆分。同时还考察了各种流动相和进样条件对D,L-色氨酸保留因子k’和分离因子α的影响。采用平衡扩散模型及竞争性双朗格谬尔吸附等温线模拟了D,L-色氨酸对映体在BSA手性固定相上的拆分过程。讨论了模型参数对色谱图形的影响,且通过逆向法(Inverse Method)辨识不同色谱条件下D,L-色氨酸与BSA固定相之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量的变化。以丙烯酰胺功能单体代替常用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在极性有机溶剂乙腈中,制备出各种印迹氨基酸衍生物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该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识别作用明显大于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备出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此印迹聚合物在线性梯度洗脱和以水溶液为流动相时的拆分行为。以非共价键中作用力最强的离子键作为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主要作用力、腺嘌呤为模板分子、聚偏氟乙烯膜为基质膜,利用光接枝共聚原理,制备出新型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该膜不但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且具有微滤膜高通量(模板分子为0.26 mol·m-2·h-1,二次蒸馏水为3.6 ml·mim-1cm-2)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