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感知及服药依从性中的效果研究,旨在提高其疾病感知,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疾病转归。[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03月至2017年09月入住南京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EXCEL表格自动生成随机号,装入黄色不透光的封闭信封,尾数单号为对照组(n=50),尾数双号为实验组(n=50)。对照组给予病房常规治疗与护理,并分发慢性心力衰竭知识手册,出院前1日接受常规出院指导,鼓励患者出院后随时咨询服药相关问题,并在出院后第1个月、第2个月每周电话随访一次,第3个月每两周电话随访一次,解答患者疑问。每个月门诊随访,评估患者,收集资料。实验组针对患者疾病感知及服药依从性现状,实施基于自我调节理论设计的护理干预方案。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8个条目),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疾病感知情况。[结果]1.两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来源、原发疾病、B型尿钠肽、纽约心功能分级、服药依从性共10个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研究对象疾病感知状况比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研究对象服药依从性进行比较,在干预前两组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8(MMAS-8)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疾病感知,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