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周易大传》美学思想探微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g1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易大传》作为先秦一部境界至高的著述,其美学意蕴因象数的变易无穷而博大深奥;其审美感悟因阴阳的刚柔相济而余味曲包,它对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其中蕴藏的美学思想与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发与滋养了中国古典艺术中的书法、绘画、音乐、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美学意蕴,有机地融合了先秦诸子各派的学术思想精髓,辞约旨丰、包举洪纤。俯仰抉发于天地之间,作易索卦于福祸之际,以其理性和谐的“易道”观渗透于华夏民族漫长而悠久的审美体验之中。   本文以“十翼”之中的《彖传》、《象传》及《文言传》为主要切入点,并兼顾其他各篇,力求从全方位的视野对《周易大传》的美学思想进行准确的解读,分别从“中正之美”、“亨通之美”和“礼乐之美”三个视角对其所包含的文艺美学观进行具体的阐释。论述了《周易大传》阴阳对立互补的审美意识中所独具的“执中”的对称美感体验及其“中和礼正”的审美标准与儒家“中和”之美的思想渊源;同时从人们现实生存所直面的实用理性精神的层面,进一步剖析《周易大传》所孜孜以求的“亨顺通达”的生命理想,在忠实于史实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士人精神风貌,对产生这种重视“人本位”价值观的成因进行深入地探究;最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渗透出来的礼乐思想进行深入的挖掘,特别对研究中少有关注的、《易传》本文中所蕴含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集中地分析,并详细阐述其重“利”轻“乐”倾向的缘由。   总之,本文仅从《周易大传》美学思想探究的一隅出发,力求捕捉其审美之思的“沧海一粟”。
其他文献
吕天成的《曲品》是中国古代戏曲品评批评的开山之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戏曲理论。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曲品》的戏曲理论和价值。   文章共分为三个
刘过出身乱世,亲眼目睹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接受了风雷激荡的战争洗礼,而这也恰恰成为了激发他文思词情的契机。刘过虽“少有志节,以功业自许”,但是仕途坎坷,饱尝种种人生况昧,历
《农桑经》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于康熙四十四年完成的一部农学著作,该书集中反映了清初山东淄川一带农业和蚕桑的生产情况。关于作者蒲松龄,历来学术界对他的研究侧重于他
汤显祖在晚明社会动荡、复古文风弥漫之际登上了文坛。他的尺牍在其散文创作中别具特色。汤显祖的尺牍从内容上主要分为议政论时、论学衡文、寄情抒怀三个方面。汤显祖提出了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知识分子的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以其深广的忧愤和形式的特别名动宇内,同时,它又是我国讽刺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在艺术上极富开
阮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言谈思想和艺术作品所体现的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或称为“魏晋风度”),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道独特亮丽的美学风景。 
本论文致力于跳出当前名量结构研究中,单一共时静态描写分析的传统模式,基于泛时观,运用类型学、语法化、词汇化、连续统等相关理论,对古、今汉语中皆存在的名量结构,尤其是典型名
汉语中由第三人称代词与其他称谓形式构成的同位结构在遵循同位结构普遍规则的前提下,存在其特殊的语义、语用、语法特征。根据搭配的其他称谓形式的不同,同位结构在可否搭配、
《盐铁论》是西汉宣帝时期一部散文著作。它是以西汉昭帝时期的盐铁会议的会议记录为蓝本,虽以“盐铁”为主题,所讨论的内容涉及到整个西汉社会诸多方面。   本文以《盐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