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的低密度、高比强度和比刚度、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以及导热性能等众多优点,能够充分满足“3C”产品轻薄化、微型化以及电磁屏蔽和散热功能的要求,成为便携型“3C”产品的首选外壳材料。随着无线网络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镁合金材料优异的电磁屏蔽性能在提高无线信号质量的同时会屏蔽掉外来信号,所以在电子壳体设计加工时需留出局部无需电磁屏蔽区域进行纳米注塑PPS(Polyphenylene Sulfide—聚苯硫醚)以保证满足其无线操作的要求。但是镁合金耐腐蚀性能差,微弧氧化能够有效改善镁合金的耐蚀性能,但是采用传统的镁合金微弧氧化工艺处理纳米注塑PPS的镁合金,在镁合金和塑胶的结合处易出现烧蚀现象。本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电解液成分组成、浓度以及电参数对纳米注塑PPS的镁合金微弧氧化成膜过程的影响,利用SEM分析所得膜层的表面形貌,采用盐雾试验箱等仪器确定氧化膜的耐蚀性能,综合考察微弧氧化陶瓷膜的性能,确定了电解液的组分、浓度以及电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单变量实验中各电解质组元对纳米注塑(PPS)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影响规律以及工艺的方便性和可行性,优选出电解液的最佳组分范围:硼酸钠15~25 g/L,磷酸二氢胺6~12 g/L,氟化钾2~6 g/L,氢氧化钠8~12 g/L,并通过正交试验获得电解质的最佳配方:硼酸钠浓度20 g/L、磷酸二氢胺浓度9 g/L、氟化钾浓度4 g/L、氢氧化钠浓度8 g/L。(2)在优化后的电解液配方基础上,通过单变量实验中各电参数对纳米注塑(PPS)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影响规律优化得到最佳电参数组成:电流密度1.5 A/dm2、频率800 Hz、占空比8%、氧化时间8 min。(3)恒电流控制条件下,纳米注塑(PPS)镁合金在优选电解液组成中的微弧氧化分为三个阶段:阳极氧化阶段、微弧氧化阶段和局部弧光放电阶段。(4)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陶瓷膜层厚度可达20.43μm,其显微形貌为典型的多孔结构,微裂纹宽度较窄且大部分区域被熔融物所覆盖,整体比较平整均匀,粗糙度较小,膜层主要由O、Mg、P这三种元素组成。(5)优化配方下微弧氧化膜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腐蚀试验表明:优化工艺下得到的微弧氧化试样和基体进行盐雾试验264 h后的结果分别为6级、1级;微弧氧化膜层的阻抗值远远高于镁合金基体材料;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膜层耐蚀性能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