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早期可以伴有多种精神症状,其中以抑郁症状最为常见。抑郁症状不仅严重影响AD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加重其认知功能障碍并增加死亡风险,因此伴抑郁症状AD的正确诊断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社会经济因素和老年慢性病可能会对AD患者的抑郁症状产生影响,但伴抑郁症状AD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此外在伴抑郁症状AD的情况下,脑内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的水平变化和神经系统的形态学改变也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伴抑郁症状AD的危险因素及特点的临床研究和对伴抑郁症状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实验研究,为临床上伴抑郁症状的AD提供新的防治策略。研究方法:本研究临床部分是一项横断面研究,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连续收集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并完成有关实验室检测和神经影像学检查,同时符合本研究入组及排除标准的AD患者共189例。着重收集这些患者的一般信息和临床资料,包括高血压、2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等老年慢性病史及治疗情况,以及吸烟史、饮酒史、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居住状态和负性生活事件等情况,进一步收集患者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抑郁症状。动物实验使用32周龄大小的APP/PS1转基因雌性小鼠8只,其中伴抑郁症状组4只APP/PS1小鼠,通过皮质酮连续皮下注射和避光孤养8周共同诱导抑郁症状;未诱导抑郁症状的4只APP/PS1小鼠作为对照组。对小鼠的海马、皮层和血浆等组织进行取材(伴抑郁症状组和对照组各有3只小鼠完成处理),海马和皮层进行刚果红染色和Tunel染色,小鼠大脑的神经元和突触结构使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小鼠血浆样本中的Aβ40和Aβ42水平通过Elisa方法检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抑郁症状的AD组患者在寡居状态、低收入水平、负性生活事件、2型糖尿病、高血压、脑白质病变的发生率与不伴抑郁症状的AD组患者间有统计学差异,并且MMSE量表、CDR量表和ADL量表评分更差(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伴抑郁症状的AD患者与寡居状态(OR:2.65,95%CI:1.07-6.82)、低收入水平(OR:1.94,95%CI:1.05-3.48)、负性生活事件(OR:3.32,95%CI:1.17-8.64)、2型糖尿病(OR:1.85,95%CI:1.06-3.31)、高血压(OR:1.87,95%CI:1.05-3.32)和脑白质病变(OR:1.85,95%CI:1.03-3.23)密切相关。此外,伴抑郁症状AD患者在同时伴有寡居状态、低收入水平、负性生活事件、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脑白质病变时,其MMSE量表和ADL量表评分降低,HAMD量表和CDR量表评分升高(P<0.05或0.01)。抗AD合并抗抑郁治疗组较单纯抗AD治疗组患者的MMSE量表和ADL量表评分显著升高,HAMD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均<0.01)。伴抑郁症状的AD小鼠在皮层和海马部Aβ纤维斑块面积、神经元凋亡数量及血浆Aβ40和Aβ42水平上与对照组AD小鼠无明显差异,其神经元和突触结构的在透射电镜下未见差异或有特异性表现。结论:伴抑郁症状的AD患者与不伴抑郁症状的AD患者相比,在寡居状态、低收入水平、负性生活事件、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脑白质病变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同时其MMSE量表、CDR量表和ADL量表评分更差。寡居状态、低收入水平、负性生活事件、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脑白质病变是伴抑郁症状AD的危险因素。抗AD合并抗抑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伴抑郁症状的AD患者的认知功能、抑郁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伴抑郁症状的AD小鼠在脑内Aβ纤维斑块面积、神经元凋亡数量、血浆Aβ40和Aβ42水平和神经元和突触结构改变上无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