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酸钾相稳定硝酸铵的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inlei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硝酸铵(AN)的多晶性,吸湿性等特点,严重制约其在工业,农业以及国防领域中的应用。硝酸钱的相稳定性研究成为解决硝酸铵在使用温度范围内晶形转变问题的关键。本论文综合考虑金属阳离子以及聚合物对硝酸铵相转变行为的影响,用聚丙烯酸钾制备相稳定硝酸铵(PSAN),消除了硝酸铵IV-III的32.3℃相转变温度,并将III-II的84.2℃相转变温度提高到100℃左右;对其改性前后相关性质进行了比较,并探讨硝酸铵的相稳定性研究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体浓度25%,引发剂0.5%,25℃,pH12-13之间下可以制得分子量在1×105-1×106之间的聚丙烯酸钾;当聚丙烯酸钾的添加量达到或大于1.1%(质量百分比)时,就能消除硝酸铵IV-III的32.3℃相转变温度,并将III-II的84.2℃相转变温度提高到100℃左右;当聚丙烯酸钾的添加量达到或大于2.0%(质量百分比)时,使得硝酸铵的吸湿速率下降9.64%。而其余丙烯酸树脂,发现只有聚甲基丙烯酸钾达到1.5%(质量百分比)时能消除硝酸铵IV-III的32.3℃相转变温度,并将III-II的84.2℃相转变温度提高到100℃左右,但仅使得吸湿速率下降0.97%;聚丙烯酰胺对硝酸铵IV-III的32.3℃相转变温度以及III-II的84.2℃相转变温度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使得硝酸铵的吸湿速率下降11.90%。综合考虑相转变,吸湿性,热稳定性等因素,认为聚丙烯酸钾才是好的相稳定剂。通过研究发现,聚丙烯酸钾作为硝酸钱的晶相稳定剂主要机理为:一方面是K+取代NH4+破坏原有的晶胞结构,防止硝酸铵的IV-III相转变,并将III-II相转变温度提高;另一方面是聚丙烯酸钾附着在硝酸铵的表面上,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疏水保护膜。
其他文献
褐煤在燃烧及热转化等利用过程中,会产生 SO2、H2S等气体,这些气体一旦排入大气就容易形成酸雨和雾霾,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因此研究煤中硫的迁移机理成为洁净煤研究的重要课题
纤毛/鞭毛作为引发多条信号通路活化的重要细胞器,在肿瘤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鞭毛组装和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鞭毛内运输机制《Intraflagellartransport,IFT)是
杆状病毒晚期基因表达因子(lateexpressionfactors,LEFs)是一类调控病毒晚期基因表达的蛋白因子,编码这些蛋白因子的基因统称为lef基因。有些lef基因是病毒DNA复制的必需基因或促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它扭转了传统作文中“人”、“文”分离的现象,打破传统束缚和僵化保守,突现创新精神,崇尚个性张扬,注重人文关怀,营造开放和谐的写作氛围,致力于写作水平的最终提升。  高考作文是有时间、地点、字数、题目、内容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