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薪酬激励不足及其对策研究——以广西大学为例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we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亦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者非常重视的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吸引人才、管理人才、留住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行高校教师薪酬制度已经渐渐显现出弊端,甚至影响着高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对工作的满意度,关于薪酬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从1999年教育部下发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方案至今,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通过设置岗位津贴拉开差距、实现薪酬激励的大胆改革和尝试,其中亦有成功案例。但在第四次工资改革后,如何在新形势以及新的政策指导下进行高校教师的薪酬改革仍未有统一模式。故本文在结合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借鉴目前我国高校薪酬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力求寻找到一个能调动高校教师积极性,刺激良性竞争,通过薪酬来调节收入差距体现公平合理和有效激励的薪酬模式。   本文第一章阐述了高校教师薪酬激励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并对薪酬激励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有关薪酬激励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回顾了我国高校薪酬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国家近年来在薪酬制度方面制定的相关政策,由此推断我国高校未来薪酬管理的改革方向以及国家的政策导向。同时归纳了国内各高校在薪酬改革方面得出的有益经验和启示,为本文提出有效薪酬激励提供了现实依据。   第三章阐述了本文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并介绍了广西大学概况以及整体师资队伍情况,通过对广西大学教师队伍职业特点的分析得出高校教师的需求层次,为本文提出有效薪酬激励提供相应的依据。同时对广西大学现行薪酬激励制度的成功之处进行总结。   第四章对广西大学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广西大学现行薪酬制度激励不足的表现并详细分析了现行薪酬体制激励不足的成因。   第五章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高校教师薪酬实现有效激励应遵循的原则,并从薪酬制度设计与薪酬执行过程两个方面提出完善高校教师薪酬有效激励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孕产妇围产期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与昼夜长短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865名孕产妇,分别在孕晚期、产后1周内两个时间点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
我的忘年交关先生是某局局长,即将退休。他来征求我的意见:“上面想让我从局里推荐一个接班人,你说,我的三个副局长,哪个合适呢?”  我虽不喜欢官场,但官场的游戏还是略知一二。我反问道:“你是想退休以后,让人拿你当人待呢,还是拿你当狗屁?”  他把眼一瞪:“当然希望当人待了!”  我说:“我明确地告诉你,你的三个副局长,一个也不行!”  “为什么?”  我说:“如果你选择副局长,第一,你就是给他出了力
为了提高局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局里特意请外国专家给我们作一场学术报告。  在开讲之前,专家让翻译告诉我们能否把手机统一放到桌上,因为按照他们国内的习惯,开会是不能带手机的。  听了翻译的话后,却没人响应。专家很高兴,以为大家都没有带手机来。  没过5分钟,各式各样的“机叫”声就开始此起彼伏。专家大度地笑了笑,然后委婉地提醒大家能否在开会的时候把手机关掉。于是,有几个人关了手机。  专家正讲到兴头
为有效降低在役的化工生产装置过程安全风险,发挥安全仪表系统(SIS)在过程安全风险管控中的作用,选取了某企业石脑油吸附分离装置进行安全完整性(SIL)等级的系统性分析,对该
本文所研究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将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实际,针对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公务人员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廉政风险,以防范廉政风险
两份日记:    天阴沉沉的,难道是因为他(张国荣)死了吗?我的心今天也阴沉沉的。昨天夜里我梦到了他,他在叫我,他叫我去陪他,自己最喜欢的人叫我去陪他,我是不是应该去?我想了一天,我应该去。对不起,爸爸、妈妈,还没来得及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可我要先走了,我不能让自己最喜欢的人在天堂孤单,我要去找他……  鉴于隐私,就摘抄这段吧!这是任何一家媒体都未曾报道过的事实。在张国荣跳楼自杀的第二天,广州天河
期刊
清华大学关心学生的老同事,希望我能对清华学生的学习,写一些具体的看法。因为我刚从台湾过来,对一些在中国内地已经习以为常的行为,不会视若无睹。的确,内地学生的行为和欧美甚至港台学生的行为大不相同。我们虽然不忍苛责,但是我们还是得认真研究,作为时代的见证。学生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现状。我们当然理解,年轻人个人的问题,随着年纪的增长,一定会适当解决。而该思考的是,清华里学生的特殊现象,以及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