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青年俚语分析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语青年俚语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语言现象,它的使用是受到年龄和社会背景限制的,俄语青年俚语多存在于城市青年学生中。这里说的“青年”不是单方面指小孩子,也不是单方面指成年人,而主要是特指14-25岁的青年人群,他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教育,为未来能谋求良好的职业而做准备,他们现在不用承担大多数成年人需要承担的沉重责任,因为他们中很多还没有组建自己的家庭,也就不用养育孩子,照顾妻子或丈夫,所以他们有很多空闲的时间。这类青年人在社会上具有双重地位,基于青年人特殊的身份认同和社会文化领域,形成了青年亚文化现象,致使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职业目的的人聚集在一起,这些青年人有机会自我实现和发挥社会作用的空间;另一方面,他们根据自己的母语发展自己的语言,这种特殊的俄语青年语言即俄语青年俚语。研究俄语青年俚语具有很明显的现实意义。青年俚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代发展而不断自我更新的,是一种年轻人的言语表现。旧词被淘汰,新词不断产生,这个过程是很快的,有的快速产生,有的快速消亡,也有一部分青年俚语能够存活几十年,那是因为一旦这些词语被赋予了某些固定的含义,它就会很长时间被应用下去。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世界都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新的青年俚语不断涌现,并且也有一部分词汇在俄语青年俚语中消失。有些词汇开始并不具备特殊含义,由于很偶然的机会,它就可能变成俚语,那它的含义就变得很特殊,所以词汇的意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不断更新的过程中,有些词五、六年前是表现时尚、幽默的意思,现在却代表落伍了的含义,改变了原有的时尚和社会趋势,甚至有一些词汇会变得遭人厌烦。通过研究探讨,人们可以更深刻的认识到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语言类型。因此,本文选择俄语青年俚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俄语青年俚语的特征、功能和成因等几方面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俄语青年俚语含义,了解俄语青年俚语中包含的文化语义,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俄语青年俚语,提高语言间的跨文化交流效果等。本论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从总体上叙述俄语青年俚语的意义和价值,分述著名学者关于青年俚语的观点。总结出对俄语俚语研究特点:第一,研究俄语俚语的语言特点及社会文化特征;第二,对军人俚语、吸毒者俚语以及计算机俚语等俚语分系统的专项研究;第三,俄汉俚语的对比研究。第二章《俚语的概述》。介绍了俄语青年俚语的由来和发展,阐释了青年俚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如何顺应社会飞速发展,如何作为语言中的一部分,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第三章《俄语青年俚语的特征、功能分析》。对俄语中青年俚语的语言特征、言语特征、交际功能、评价功能等方面进行实例分析。除此之外,还强调了青年俚语作为日常交际中的一个要素,在语言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四章《俄语青年俚语的成因分析》。对俄语青年俚语从其社会性成因、传统文化成因、英化现象成因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进而明确了不同的俄语青年俚语使用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工作背景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俄语青年俚语,掌握俄语青年俚语。第五章《俄语青年俚语的应用分析》。对俄语青年俚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行了现实的分析。通过针对某些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精准数据,有力地证实了观点。第六章《结语》。在结语中,提出青年俚语的两面性,人们需要趋利避害,这是我们要遵循的原则,正确利用青年俚语,有助于我们促进交流、促进理解和促进中俄两国跨文化交际,实现有效地文化语言交流。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以对叶芝后期诗歌细读的基础上,结合神话原型批评理论,通过分析“踌躇”(1933)、“丽达与天鹅”(1928)、“基督重临”(1921)和“驶向拜占庭”(1928)等诗歌中频繁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