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嵇康,是我国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是魏晋时代“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魏晋时期“士”文化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与同时期的阮籍、向秀、刘伶、山涛、王戎、阮咸并称“竹林七贤”,以诗文和音乐造诣著称于世。自秦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我国社会的主导思想,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一直以来音乐理论家们都主张“声有哀乐”,声音能够表达情感的哀乐,从未被人质疑和否定。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嵇康首次明确提出了“声无哀乐”的乐论观点,并完成了他的音乐理论作品《声无哀乐论》,从此掀起了历史上千百年以来后人们对于“声有哀乐”与“声无哀乐”争论与学习的浪潮。嵇康所著的《声无哀乐论》在音乐美学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著。全文以“秦客”与“东野主人”之间采用“问”与“答”的形式,反复论证嵇康提出的“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并对传统美学思想的不足进行了批驳,进而阐述嵇康本人的音乐美学思想”本文是抱着学习的态度,从嵇康的生平与生活时代特征入手,以嵇康音乐美学思想形成渊源为切入点,分析音乐家嵇康《声无哀乐论》中所持的“声无哀乐”观点与传统的“声有哀乐”观点之争。分析、探讨了嵇康《声无哀乐论》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与其养生思想的关系,并深入文本,对《声无哀乐论》中所涉及的三个美学思想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概述了本论题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声无哀乐”及“声有哀乐”在中国音乐史上产生的重要影响。第二部分是主体论文的主体,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嵇康生平及生活时代特征二、关于《声无哀乐论》,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声无哀乐论》进行解读(一)《声无哀乐论》述评(二)“声无哀乐”与“声有哀乐”辩论之缘起(三)《声无哀乐论》思想属性1.《声无哀乐论》与儒家思想之关系2.《声无哀乐论》与道家思想之关系3.《声无哀乐论》与《养生论》三、关于《声无哀乐论》美学思想的几点分析1.“乐”的本体论2.“乐”与情感的关系3.“乐”的社会功能四、《声无哀乐论》与《论音乐的美》之比较五、《声无哀乐论》意义及影响第三部分是结语通过对嵇康《声无哀乐论》的学习与研究,阐述了嵇康对魏晋及后世音乐发展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