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起源于热带、亚热带的作物,在我国春玉米种植区存在熟期偏晚、产量不高等问题,本研究以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早熟区推广的玉米品种的双亲为主要亲本材料,与400份国内外不同血缘的自交系组配杂交组合。通过南繁北育、多年多点鉴定与评价,以期育成适宜于东北春玉米早熟种植区应用的早熟稳产的优良品种。本论文主要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玉米亲本生育期及产量相关性状鉴定通过对生育期性状进行调查发现,400份亲本材料在抽雄期、散粉期及吐丝期方面具有显著的遗传多样性,包含了开花期为40~60天之间的极早熟、早熟、中熟及晚熟等不同类型的基因资源,为配制适宜于活动积温在2100℃~2500℃之间的积温带种植的玉米组合提供了材料基础。拔节期至散粉期进行了株高动态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株高具有明显的发育特征。营养生长期是株高变化最显著的时期,进入生殖生长时期株高增加较少。株高广义遗传力为71%,属于高遗传力性状,可进行早代选择。相关性分析表明,倒伏率与穗位高间r为0.873,为极显著正相关性。2.玉米杂交组合的组配及主要农艺性状调查依据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理论及分子设计育种理念,以早熟自交系为测验种,与400份国内外的自交系组配了1000个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分析显示有420个杂交组合的籽粒产量SCA为正值。玉米产量与叶片数、叶绿素含量、百粒重、株高、穗位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与倒伏率、雄穗分枝呈极显著性负相关关系。3.早熟型杂交组合的鉴定与评价从1000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20个早熟型组合,在黑龙江省呼兰区和五大连池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20个早熟型杂交组合在两个试验点的生育期性状均表现为早熟性特点,即从出苗到散粉需要40~47天,成熟期为100~110天。但是,两个试验点收获期籽粒水分含量差异显著,呼兰区试验点收获时实测水分含量均低于21%,而五大连池试验点籽粒含水量则为25%左右。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早熟型组合LHD1817、LHD1801、LHD1804、LHD1806等的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无显著差异,其综合表现均高于德美亚系列品种,可作为东北春玉米种植区早熟期品种选育的优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