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特有的组织类型,自形成设立以来就以实现公益为其根本宗旨,主要承担为社会提供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的职能。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产物,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运用国有或公共资源提供服务职能的重要形式。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资源配置不合理、政事不分等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尝试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但因客观经济基础薄弱以及主观思路不清晰,改革几陷于停顿。直至2011年,国家进一步明确思路开始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原有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与公益二类,并创新引入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将事业单位改革推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我国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由于其具备一定的市场资源配置属性,因此也成为天然的改革试验地。法人治理结构源于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却对西方的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性质属性相类似的非营利组织、高校、公立医院等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我国将法人治理结构引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有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可行性。我国也的确在广东、上海、浙江、重庆等地进行了先期的试点探索,取得一定成效。然而,随着试点改革不断深入,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相关问题也逐步显现,例如外部宏观政策法律法规的缺失、思想与认识准备不足、模式生搬硬套、相关支持政策不完善,内部配套制度缺失、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党组织作用不明确等,严重掣肘事业单位进一步深化改革。本文总结回顾了我国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历程,并以深圳市为例,通过理论、相关试点案例分析以及实证研究,剖析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借鉴域外经验,提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以期为全国各地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提供理论及经验参考。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八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问题、目的、意义,研究的思路、方法、创新点及不足,着重论述了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第二章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理论及概念进行概述,并追踪理论溯源,为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阐述并分析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产生背景、探索历程以及各省市试点改革情况,总结揭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成效及面临的问题;第四章以深圳市为例进行案例研究,分别介绍了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环境背景、部分典型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试点探索情况,并通过对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问卷调查以及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大学的比较访谈,分析总结当前深圳市试点改革的成效及面临的瓶颈;第五章以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为对象,从实证角度论证影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因素,其中研究表明“政策落实不达预期、理事会成员作用不明显、公众参与途径不够多元”是制约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推进的关键问题;第六章研究了日本、美国、新加坡公益组织的治理情况,总结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域外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参考;第七章从目标、原则、内外部措施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其中外部措施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优化产权投资制度设计、创新人事财政配套制度、构建完善监督评价体系;内部措施包括明确理事会成员配备、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多元主体共治运行体系、界定党组织与理事会权力关系;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并展望今后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