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既往法律关于急危患者知情同意权有效行使的规定尚未具体明确。2010年起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56条规定进一步细化了部分内容,但其仅表述了“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情况,未能涵盖已取得患方知情同意决定而该决定明显违背医疗科学等情况。本课题拟调研不同群体对未恰当行使知情同意权的急危患者,医师处置方式的认同选择,并比较该社会认知状况与现行法律的偏差,以期为对《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进行完善的可能性、必要性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回顾、相关案例分析、进而问卷设计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对重庆、泸州、遵义三地的医师、法律人、社会大众(患者或家属)等三类不同群体就基于现行《侵权责任法》,对在患者因病情危重需立即接受相关医疗抢救措施才有机会挽救其生命或保全其肢体或重要器官功能的紧急情况下,患方无法恰当行使知情同意权时医师处置方式的认同选择进行调研。调查指标主要包括对前述情况相关的六种预设下各种医师处置方式的认同选择,并比较不同群体、不同地区和不同选择的差异。通过预调查计算样本量,采用行×列表χ2检验或双向无序R×C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样本率计算总体率,采用0.05双侧检验水平,估计95%总体率可信区间。结合调查结果与法理分析,进一步提出具体处理建议及流程。结果:预估最小样本量为406例,发放问卷600例,有效回收559例,回收率93%。各种预设下:三类群体选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P<0.05);而三个地区选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P>0.05)。按“尊重(/等待)患者(/家属)意见”或“尊重医师意见”合并数据分析提示:当患者拒绝抢救而家属同意抢救或患者无意思表达能力的几种合并情况(家属拒绝抢救、数个家属意见分歧、家属拒绝签字或无家属)下,被调查人群总体中多数选择“尊重医师意见”(选择人数百分比分别为:65.47%、58.68%、72.81%、82.11%、93.20%)。患者无意思表达能力时,家属拒绝抢救或家属意见分歧,选择尊重医师意见的被调查者倾向于通过第三方机构参与决策。结论:除患者及家属均拒绝抢救情况外,不同社会群体认同:当患者病情急危且无法取得其有效知情同意时,其知情同意权应被适当限制、生命健康权应优先受到重视而视情况接受紧急救治。相关现行法律有待完善:(一)明确“患者病情急危时,近亲属意见明显违反医学科学或医学伦理者”应视为符合《侵权责任法》第56条规定之情形;(二)将紧急救治列入法定免责事由,对因此造成的损害予以适度减轻责任;(三)以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标准判断患者意思表达能力;(四)建立医疗机构紧急救治行为的监督机制,避免权利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