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呈现高增长趋势,其带来的机动车尾气污染严重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首要大气污染源。云南高原低压低氧环境,机动车内燃机燃烧特性较平原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采用隧道采样和台架实验两种方法对云南省机动车尾气颗粒物进行采集,对颗粒物组分中的33种无机元素、碳质组分、9种水溶性离子以及16种P AHs进行分析。对不同粒径间颗粒物以及不同油品间颗粒物组分特征和成分谱差异进行阐述和比较,建立了云南省高原地区的机动车尾气颗粒物本地化排放特征谱,为云南省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以及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研究表明,云南省高原环境机动车尾气排放颗粒物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OC、EC、SO42-、NO3-、Si和Al,这些组分在隧道实验和台架实验两种不同采样方法中,质量浓度值具有量级差异。柴油车排放的PM2.5质量浓度范围为0.67-4.63mg/m3,汽油车为1.14-12.94mg/m3,柴油车排放的PM2.5比汽油车质量浓度高很多。其元素、离子、OC和EC的质量浓度分别是汽油车的3.8倍、2.7倍、1.6倍和1.7倍,因此加强对柴油车的数量控制对于大气细颗粒物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各化学组分质量浓度呈现差异,其在PM10中的质量浓度大于P M2.5中的质量浓度。高原地区台架实验中机动车尾气排放PM2.5中OC的质量浓度范围为1173.30-1923.50μg/m3,隧道实验采集的PM2.5中OC的质量浓度范围为97.30-108.72μg/m3,较平原地区同实验中OC的质量浓度高,可能由于高原地区氧气含量不足,发动机负荷状态下燃料燃烧不充分,致使OC的含量有所增加。分歧系数结果显示,不同粒径机动车颗粒物无机组分源特征谱和PAHs成分谱的分歧系数分别为0.23和0.01,不同粒径颗粒物间源谱差异不大;不同油品类型机动车排放的PM2.5无机组分源特征谱和PAHs成分谱分歧系数分别为0.39和0.38,不同油品机动车排放的PM2.5源谱具有一定差异。通过差异性计算可知,BghiP可作为汽油车的PAHs标识物,Flu可以作为柴油车的指示PA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