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舞弊现象频繁发生,从最初的琼民源到东方锅炉、ST红光、大庆联谊、郑百文的财务造假,一直到最近的银广厦、中天勤及蓝田股份的问题给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及监管者敲响了警钟。在对上市公司造假进行披露的过程中,作为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的银行一直未被提到重要的讨论日程上来。但是,银行作为上市公司重要融资渠道之一与上市公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上市公司造假,对银行产生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些年来上市公司舞弊方式的探讨,总结了上市公司的舞弊做法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风险,其中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并从银行及政策监管两个角度提出了一些规避风险的可行性建议。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1部分探讨上市公司与银行关系的理论及实践,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上市公司与银行的关系作了深入的分析;第2部分着重探讨上市公司舞弊的方式;第3部分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舞弊给银行业带来的风险作全面的分析;第4部分从银行和政策监管两个角度对上市公司舞弊的银行风险防范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