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与环境之间的争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关于贸易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我国在参与国际贸易时究竟具有何种比较优势?而该比较优势又对我国的环境污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拟通过在对我国出口比较优势测算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我国对外贸易的污染含量来对这一问题做出初步的阐述。在讨论贸易与环境问题时,一般均衡模型将贸易的环境影响划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三种,并对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如该模型认为在资本较为丰裕的国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其将在污染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生产及出口比较优势,而劳动较为丰裕的国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将在清洁产业方面具有生产及出口比较优势。现实中也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并不能完全吻合。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对外贸易时,发展中国家往往由于相对宽松的环境政策,在污染密集产业的生产以及出口方面产生比较优势,并进一步形成发达国家污染产业的避难所。本文拟对我国出口比较优势和对外贸易污染含量这一隐性要素流动的考察,来衡量并检验我国是否在对外贸易中为他国承担了高额的环境成本,是否成为了发达国家的污染避难所。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做出了说明。第二章为理论基础及文献回顾。理论基础方面,主要介绍了贸易对环境影响一般均衡分析模型,并将环境政策的差异纳入比较优势分析,利用HOV模型中要素含量的思想测算了一国的污染含量,为后文的实证分析做出铺垫;对贸易的环境效应、贸易的污染含量以及环境政策对比较优势及贸易模式的影响方面的实证研究做出了总结和和回顾。第三章主要测算了中国各制造行业的完全污染密集度,并以此划分污染密集行业,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的贸易结构进行了细化考察。第四章测算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污染含量,其中,对贸易的总污染含量、平均污染含量、BEET和PTT分别进行了测算,并对BEET进行了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分解。第五章则是对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美国、日本、德国的贸易污染含量进行了测算,对各自双边贸易的总污染含量、平均污染含量、BEET和PTT分别进行了测算,并对BEET进行了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分解。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论,依照本文的计算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并对未来所可能做的研究做出了展望。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全文的结论如下:第一,由于环境政策的实施和环保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各制造行业的产污系数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贸易能使中国能够有机会接触世界最先进的污染物处理技术,由此产生的技术效应大大降低了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的产污系数。第二,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由于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及环境政策相对较为宽松等原因,在污染品的生产和出口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第三,在与世界的进出口贸易中,假设进口品与出口品具有相同的产污系数,我国由环境盈余国逐渐变为赤字国;在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进行的对外贸易中,考虑产污系数存在差异的条件下,我国均为环境赤字国,除日本以外,对美国、德国的环境赤字均有扩大趋势;进一步对出口(进口)污染含量中所占比重大于同期在出口(进口)中所占比重的行业进行总体分析发现,上述行业在出口总污染含量所占比重与出口所占比重之间的差距,要小于进口时在进口总污染含量所占比重与进口所占比重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出美国、日本、德国相对于我国来讲其出口结构相对更为清洁;我国通过对外贸易为他国承担了巨额的环境成本。第四,通过对贸易的环境赤字BEET进行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分解,可以看出,在我国与世界的进出口贸易中,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共同导致了环境赤字的出现和扩大,而技术效应则在降低环境赤字方面起到了有利作用;在我国与美国、日本、德国的双边贸易中,规模效应导致环境赤字扩大,结构效应降低了部分污染物的环境赤字,而技术效应则使得环境赤字有了大幅度下降。在与美国、德国的双边贸易中,规模效应抵消并超过了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影响,使得2006年的环境赤字进一步扩大,而在对日本的双边贸易中,规模效应相对较小,从而使得环境赤字呈现缩小趋势。第五,通过对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双边贸易中各制造行业污染的贸易条件PTT计算得知,我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均比进口具有污染性,其中,PTT均较大的行业有:纺织、皮革及鞋类,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业,而我国与上述国家在各行业的技术差距远低于对应的PTT值,这就说明了我国对美国、日本、德国上述行业的出口更具有污染性主要是由于这些行业的出口份额相对较高而进口份额相对较低的原因。总体来看,我国应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产污系数较高行业的出口份额,进一步加大环保力度,推广清洁技术的采用,设定较为严格的环境政策,建立和完善环境税收体系,进一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减少我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赤字。以环境保护优化贸易增长,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将贸易对我国所造成的环境赤字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