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魏周齐对峙中的平阳地区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ini907194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阳”之名最早见于《左传》,取义于平水之阳。本文所论平阳地区并不是特指秦汉之平阳古城(平阳县),而是包括汾河流域内、约与今临汾地区辖地相近的一片广阔区域。这一地区不仅为中华文明之摇篮,且自古多兵争,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时至两魏周齐相争,尤其是东魏丢失了河东之地后,平阳地区成为了两国交锋的前沿阵地,战略地位变得更加重要。究竟平阳地区为何拥有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又是如何在两魏周齐战争中发挥枢纽作用的?发生在平阳地区的晋州之役何以决定了周齐双方的存亡命运?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一进行探究,并尝试从地理、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多个切入点对主题进行论证、分析,希望能将平阳地区在两魏周齐史上的重要作用加以较为全面的阐述说明。第一章为引言,主要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选题的研究意义加以阐述说明,同时对该问题上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对撰写此文时使用到的研究方法加以总结和交代。第二章从平阳地区的地理特点入手,通过介绍平阳地区河流、山脉以及其连通晋阳的运转道路,将其“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的特殊战略地位加以说明。第三章追溯平阳地区历史,并重点分析了其在两魏周齐时期的建置沿革情况。本章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得出了东魏北齐晋州大致的辖地范围。第四章则介绍了平阳地区在两魏周齐战争中所发挥的枢纽作用,本章按照时间顺序,分节将平阳地区在不同时段所发挥的战略作用加以介绍,并最终得出随着周齐双方的反复拉锯交锋,平阳地区战略地位逐步加强的结论。第五章是第四章的延续,主写北周攻灭北齐的起点——晋州之役。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写周齐双方晋州之役的战前背景;第二节将周齐晋州之役过程分为四段加以分析,把双方于此次战役中如何攻防转换及各自成败原因交代清楚;第三节则对晋州之役的结果和影响加以总结分析,进而指出平阳地区的丢失之于北齐政权的重要影响;全文最后作一小结,回顾全文,点明主题。
其他文献
当今,本土化问题研究已是各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些年来,也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其实早在五四时期,"本土化"术语就已在中国出现,其历史与"现代化"一样悠久.一直以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伪的疯狂“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和封锁,加上旱、虫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以及敌占区灾民的涌入,使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的粮食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粮食
本文介绍了上海是中国近代化最早的地区,自租界进入上海后,西方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西式的生活方式,更有与中国不同的西式的近代城市管理方式,而不管中国人是否愿意。中国人在经历痛
本文旨在说明太原王氏在两晋时期的政治活动及对政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他们家族中代表性人物的分析,来研究其族人在进入政权过程中所依靠的主要力量,以揭示影响太原王氏在两
南楚自古巫风盛行。先秦楚墓中常出土一种神秘、怪异的头插鹿角的木雕物品,一般称之为“镇墓兽”。它是楚地仅见的,反映了楚人特有的某种丧葬观念和信仰。楚“镇墓兽”的形制始
混凝土预制桩是我国当前应用广泛的基础形式,但由于各地工程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及该桩型固有的工程属性,在实际项目中,因设计、施工等主客观因素导致经常出现工程事故。从3个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面对城市与社会更新中的大量工业遗产,应当依据适合的空间改造原则进行合理的再利用,以彰显城市文化特色、体现城市文脉。通过对保定百年工业遗产的调研,选取乾义面粉厂进行